1.该书秉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剖析其深层次原因。书中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维度,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重大主题,巧妙地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与政策目标考量紧密相连,为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清晰的路径。
2.该书书涵盖了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改革议题,以宏观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分析,为理解中国当前改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它不仅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改革指南,对于推动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中提出的许多改革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政策转化潜力,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站在历史新方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挑战,唯有锚定关键领域、紧盯深层次矛盾,以“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的锐气拆藩篱、疏梗阻、激活力,方能在“改革味要浓、含金量要高”的攻坚中破解发展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增添新动力。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全书共四篇。第一篇,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以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分析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出发,就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书记早在2012年就鲜明地指出:“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4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迈上了民富国强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纵深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大为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其中民营企业突破5 7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近2.4倍和4倍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3页。]《决定》要求: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4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十四个方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并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第一项改革任务,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本书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和政策目标考量联系在一起,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第一篇“什么是深层次改革”,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以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拨开迷雾、抽丝剥茧,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特别强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对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本书仅就现阶段经济体制相关改革提出一些初步分析建议,期望对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