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4302643
  • 作      者:
    秦尊文,李浩,董莹,黄展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秦尊文,博士,博士生导师,历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现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区域市场发展规划》《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编制专家组组长。科研成果获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李浩,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湖北经济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合作研究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澜沧江-湄公河跨境水电合作机制研究”,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重大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董莹,湖北咸宁人。2019年博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前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联合培养一年。长期聚焦长江经济带区域高质量发展、城乡网络化、城市(区域)空间韧性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积极投身湖北、武汉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实践研究,参与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地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研究10余项,2项咨询报告被省级领导批示。在区域经济、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黄展,湖北武汉人。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撰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实力及其影响因素测度》《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等被核心期刊发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实力及相关建议》《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研究》《“三重压力”背景下的武汉经济增长研究》等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报告》收录。参加“荆州国家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荆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省、市级重大规划和课题研究3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基础,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设施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民生事业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双循环协同发展,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建立发展新模式
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二、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
三、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四、协同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五、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二章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政策基础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
第二节 区域均衡增长理论
第三节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第四节 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第五节 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
第六节 地域空间系统理论
第七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思想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第一节 城市群协同发展多维熵值测度模型构建
一、多维熵值测度方法简介
二、指标体系构建
三、改进熵值法的数学原理
四、协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五、动态演化机制分析模型
第二节 实证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界定与数据获取
二、实证分析流程
三、模型验证与敏感性分析
第三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协同发展水平测度
二、子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对比
三、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四、动态演化机制解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
第一节 打造“三核”协同发展引擎
一、武汉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二、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三、南昌大力推进强省会建设
四、“三核”联动发展
第二节 以“三圈”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一、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
二、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
三、南昌都市圈协同发展
四、“三圈”联动发展
第三节 以“三带”联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发挥京广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二、发挥沿江-京九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三、发挥沪昆城镇带的联动作用
第四节 以“多节点”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
第七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第八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民生事业协同发展
第九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双循环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