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成长机制与对策研究
0.00     定价 ¥ 7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610277
  • 作      者:
    陈良华,何帅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荐购
内容介绍
  《新发展格局下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成长机制与对策研究》系统探讨了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内容涵盖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外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比较、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新型科研机构成长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成长机制与改善研究,以及政策与建议的提出。研究旨在为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其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发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述
  本章旨在探讨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及其相关方法。首先论述了探索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机制与有效成长模式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其结构安排和主要概念的界定等。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当前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背景下,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已成为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进程推进,不仅需要管理模式的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近年来,一大批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新型科研机构应运而生,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成果转化和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连接市场经济与科技研发之间的桥梁,新型研发机构以其具有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科学化、科研管理自主化、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资本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发展机制国际化等鲜明特征,构成了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助民营”科研机构组织在政府支持下已经成为独立市场科技研发主体,它们基于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企业化运作,创新绩效显著(Steinbeis FoundationReport,2013)。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已建立了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光启集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其市场化模式探索也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共建有新型科研机构超过3000家,研发支出总规模超过750亿元,开展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超过26000个,实现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累计投资和孵化的企业25000余家。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态势迅猛,创新绩效显著,它们基于企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运作,发展形成了“民办官助”“国有新制”“企业内生”和“园区结合”等多种模式,已成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种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然而我国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整体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上存在很多不同类型的新型科研机构,其概念和内涵尚未统一,比较混乱,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
  为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理念和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的建设,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7]79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73号)等政策文件,对新型科研机构的建设进行了重点部署。全省形成了鼓励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健康发展。截至2023年底,经初步统计,江苏省共建有新型科研机构573家,累计实现成果孵化5896家,创新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其规模和科研成果均居全国前列;此外,江苏省还建立了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苏州)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江苏模式”,其市场化机制探索领先全国,是服务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江苏大部分新型科研机构的建立时间较短,且机构之间运行质态差异大仍然存在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成长机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市场成熟度低,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探索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机制与实现路径,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探索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成长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其机制设计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基于此,本书在对现行成功发展的新型科研机构进行案例探析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新型科研机构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界定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组织属性和本质特征。对江苏“政策引导”支撑作用下新型科研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和发展特色进行调研和考察,深入挖掘其成长机制与发展路径,总结其经验与不足,构建新型科研机构成长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建设逻辑,并进行实证分析与演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着眼于江苏省自身特点,提出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江苏新型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3)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
1.2.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
1.2.2 研究方法 (5)
1.3 相关概念界定 (6)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8)

第二章 相关文献研究与评述 (10)
2.1 国外相关文献 (10)
2.1.1 产学研合作相关文献 (10)
2.1.2 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 (12)
2.1.3 独立研发机构相关文献 (13)
2.2 国内相关文献 (15)
2.2.1 产学研合作相关文献 (15)
2.2.2 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 (18)
2.2.3 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文献 (19)
2.3 研究述评 (22)

第三章 国内外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比较 (25)
3.1 发达国家独立研发机构的发展模式 (25)
3.1.1 美国 (26)
3.1.2 德国 (29)
3.1.3 日本 (33)
3.2 中国台湾地区独立研发机构的成功经验及其特点 (38)
3.3 我国(内地)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历程 (40)
3.3.1 摸索初创时期(1996-2005年) (41)
3.3.2 形成特色时期(2006一2015年) (42)
3.3.3 快速发展时期(2016一至今) (43)
3.4 国内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 (45)
3.4.1 北京市 (46)
3.4.2 上海市 (50)
3.4.3 广东省 (52)
3.5 经验与启示 (56)
3.5.1 发达国家和地区代表性独立研发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56)
3.5.2 我国(内地)代表性新型科研机构的经验及启示 (58)

第四章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60)
4.1 新型科研机构的概念和内涵探析 (60)
4.1.1 概念梳理与述评 (60)
4.1.2 新型科研机构的范围界定 (62)
4.1.3 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和功能界定 (63)
4.1.4 新型科研机构与传统科研机构的区别 (65)
4.2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 (66)
4.2.1 江苏省创新体系基本概况 (66)
4.2.2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9)
4.2.3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已经形成的优势 (74)
4.3 问卷调查与问题分析 (75)
4.3.1 对新型科研机构应承担角色与本质特征的调查结果分析 (76)
4.3.2 对新型科研机构应包括的投资主体的调查结果分析 (77)
4.3.3 对新型科研机构面临的困难与运行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78)
4.4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 (79)
4.4.1 法律制度和战略布局方面问题 (79)
4.4.2 功能定位和区域规模方面问题 (80)
4.4.3 人才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问题 (81)
4.4.4 成果转化和国际化方面问题 (82)

第五章 新型科研机构成长的理论基础 (83)

第六章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105)

第七章 江苏省新型科研机构成长机制与改善研究 (118)

第八章 政策与建议的提出 (145)
参考文献 (152)

附录一 (162)

附录二 (1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