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礼记的读法
0.00     定价 ¥ 7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9681881
  • 作      者:
    林素玟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林素玟,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华梵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协会执行长。研究领域为先秦礼学、红学。著有《礼记·人文美学探究》《红楼梦何梦》及《即身涵德、以体践礼——〈礼记〉的身体美学》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小戴礼记》为文本基础,依内容重点,分五章进行解读,即说礼:礼学概论、生活游艺的威仪化身体、即身涵德的艺术化身体、以体践礼的社会化身体、身体美学的终极理想。本书以“身体美学”为诠释方法,参考现代学者诸多研究《礼记》及“身体观”“身体美学”的成果,对精选之原典从“简注”“语译”“现代解读”三个版块进行详细讲解,并加以“身体美学”的理论诠释,期盼在传统经学的诠释路向之外,让经典活化,为现代人指出了另一条认识《礼记》所具有的价值之崭新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4.祭礼

《礼记》四十九篇文本中,论祭祀礼仪的篇章共有四篇,反映了 先秦贵族阶层对祭祀礼仪亦非常重视。四篇的内容分别为:

《郊特牲》,论述祭天、社祭、蜡祭的意义、社会功能与作用,以 及重要仪式蕴含的精神。

《祭法》,记述日月山川等祭天、祭地的礼文仪节,以及宗庙祖先 祭祀的制度。

《祭义》,说明宗庙祖先祭祀的义理、由来和作用,以此推论孝亲 敬长之道。

《祭统》,说明祭礼的意义、社会功能与作用,并阐述祭祀的十项 功能。

(四)专礼:人伦交往仪式

1.乡饮酒礼

《乡饮酒义》原为《仪礼 · 乡饮酒礼》的释文,阐述的是乡饮酒 礼的意义、社会功能与作用,以及重要仪式的意义。

2.射礼

《射义》原为《仪礼 · 乡射礼》《仪礼 ·大射仪》两篇的释文,阐    述的是乡射礼、大射仪的意义、社会功能与作用,以及“射以观德” 的意义。

3.燕礼

《燕义》原为《仪礼 ·燕礼》的释文,阐述的是宴飨之礼的意义、 社会功能,以及促进君臣一体、人和政通、威仪等差、示民有常的教  育作用。


4.聘礼

《聘义》原为《仪礼 ·聘礼》的释文,阐述的是聘礼的意义、社 会功能,以及诸侯之间互相聘问、轻财重礼的作用。

5.投壶礼

《投壶》阐述的是主人与宾客宴饮、讲论才艺的投壶礼制的功能 与作用。


三、《礼记》的思维方法:身体美学


所谓身体,可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加以定义。周与沉指出,狭义 的身体,指形躯结构之身;广义的身体,则统摄形、气、心而组成生 命整体。身体并非单指生物性的肉体,而是指蕴含着身与心、感性与 灵性、自然与价值,以及生理、意识和无意识,而且在时空中动态生 成、展现的生命整体。A

21 世纪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身体观这一课题的研究蔚  为大观,儒、道、释三家从不同角度对身体观进行研究。其中尤以儒  家身体观的研究数量最多,成果也最为丰硕。周与沉指出,在先秦的  文献典籍中,身与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多分别使用,彼此密切相  关,却有不同的修养内容,功夫路径及实践功能亦有所差异。身的含  义非常广泛,除表示形体外,更与自我、生命等义相通。体指称血肉   形躯,凡四肢、五官、五脏、躯体等皆可用其表达,如四体、五体、 小体、形体等,有时亦可指心思。B儒家所指的身,具有即身涵德的意义,生理身体与心智都统一   于人的生命。身既代表生理机体,又代表精神德性。如在《论语》 中,身出现了十七次,有省身、正身之意;在《孟子》中,身出现了   五十三次,强调修身、守身、诚身、安身;后世则多有立身、殉身之   谓。A 在《易经》中,正面表述身的有修身、正身、反身、存身、安身、 致身、敬身、尊身、养身等;负面表述身的有忘身、失身、辱身、舍   身、贱身等。B

另外,杨儒宾在论及儒家的身体观时认为,传统儒家理想的身体 观应该具备意识的身体、形躯的身体、自然气化的身体与社会的身体 四义。C 以此四义审视《礼记》,四十九篇文本中呈现出的有践礼的社 会化身体、生活的威仪化身体,以及涵德的艺术化身体。其中涵德的 艺术化身体,即意识的身体。可见《礼记》的身体观,已包含了儒家 理想的身体观中的三义,涵盖面较于《论语》《孟子》《荀子》更为广 泛。换言之,《礼记》的身体观,实为先秦儒家身体观之集大成。

在儒家身体观的研究课题中,《礼记》是一本极为重要的经典,文  本中呈现了丰富的身与体,其出现比重,是先秦儒家各经典之最。D 身  字出现了一百二十七次之多,较重要且正面的语词有修身、敬身、成  身、慎身、诚身、终身等;负面的语词有危身、没身、亡身、辱身等。 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语词为修身,共出现了十四次,其在《礼记》中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多集中在《大学》《中庸》及《乐记》三篇, 可以明显地看出,三篇内容均是先秦儒家论君子修身成德的重要篇章。

虽然在《礼记》文本中,体出现的次数比身少,但也出现了六十   次之多,反映了体与礼的关系非常密切,礼的仪式与过程,必须借由   体来行动、参与和实践,才能具有真实的意义。《礼记》中的体具有两   种意义,一是指作为名词关系四肢五体的血肉形躯,或耳、目、鼻、 口、心智等各种器官与思考,如容体、大体、遗体、四体、百体等; 二是指作为动词关系体现、效法、实践、体恤等义,如体天地、体信、 体远、体长幼等。《礼记》文本中,与体相关的出现的最多的词语为容   体,计有六次;其次为大体,出现了三次,指礼的五大体类。如人之   有四肢、五体等器官,礼亦有吉、凶、军、宾、嘉等五类。遗体一词, 也出现了三次,指父母所生、所遗留下来给孝子的血肉形躯。容体、 大体、遗体,都是《礼记》身体美学中极为重要的词语。

就《礼记》文本而言,身与体大多分别独立出现,而身体二字连   用的现象仅有一处,出现在《乐记》一文中。可见在先秦至汉初的观   念中,身与体有不同的意义、内容及修养功夫。归纳而言,《礼记》 文本中身的使用,多与生命、人格的德性有关;而与礼有关的身体概   念,则常以体字呈现,表示践礼时人与人互动的行为、容貌、肢体, 均为社会化的身体。诚如黄俊杰所指出的,对中国人而言,身体是通   过礼节而建构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中的身体有其强烈的   社会性与政治性。所谓礼,正是经由人的身体加以实践的。A

至于身体美学的概念,在西方首先由美国学者理查德 ·舒斯特曼 ( Richard Shusterman)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其将身体美学定 义为:“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

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因此,它也致力于构 成身体关怀或身体改善的知识、谈论、实践以及身体上的训练。”A 舒 斯特曼所认为的身体美学,实际上是就所有外在形躯身体与内在生命 精神而言。外观的身体美学,强调身体表面的健康与美观,而内在的 身体美学,则集中在精神生命的审美性质。

自此之后,中国学术界引进了身体美学概念,掀起了身体美学的 研究热潮。2014 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举办“身体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 化”国际学术会议,从养生思想与快乐美学、视觉文化与身体美学等 角度,讨论了对身体美学的认识。B 方英敏针对中国学界身体美学的 研究方向,归纳出三种代表性定义,即人体美学,消费文化中的美体 之学,以及培养、改良身体意识的身体感性学。在类型上,前两者属 于将身体作为审美对象和感性活动的外观美学,后者属于将身体作为 审美主体的体验美学。C


展开
目录

导读  001


壹  说“礼”:礼学概论  021

礼的产生· 023 

制礼原则· 026 

礼的分类· 033 

礼的功能· 036


贰  生活游艺的威仪化身体  043

美身:见美尽饰· 047 

养身:饮食必时· 072 

敬身:言行孝亲· 096


叁  即身涵德的艺术化身体  123

修身:诚意正心·  125 

澡身:博学浴德·  138 

成身:以乐彰德·  163


肆  以体践礼的社会化身体   197

大体:养生送死  200 

容体:践礼观德  211 

遗体:终身行孝  240


伍  身体美学的终极理想   325

中和之美  327 

大同之世  334 

小康之治  338

身心:身体美学趋势  340


参考书目  34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