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面向青少年群体,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脉络,辑录不同历史时期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作品40篇,辅以精炼导读,通过这些跨越时空、震撼心灵的文字,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精神丰碑
青春
李大钊
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913年,24岁的李大钊踏上东渡日本留学的旅程。他像那个时代许多胸怀报国之志的青年学子一样,希望汲取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
1916年春,李大钊在日本写下激情澎湃的万言长文《青春》。在文中,他从季节上的春天联想到人生的春天、国家和民族的春天,表达了再造“青春之中华”的理想。
《青春》在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上刊发后,迅速以其“江流不转之精神、毅然独立之气魄”传遍大江南北,点燃无数热血青年的报国豪情。
李大钊回国后,撰写了多篇文章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宣传民主、科学精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新青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多篇文章,传播革命思想。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受到北洋政府通缉,但他一直坚持留在危机四伏的北京继续战斗。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入狱。4月28 日,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
钊等20人被判绞刑。行刑时,他第一个登上绞刑台,慷慨赴义。
李大钊的生命定格在风华正茂的38岁,他和无数革命先烈为之抛洒青春和热血的共产主义理想,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向阳生长。“青春之中华”,生机勃发,昂扬向前!
滨江述怀
赵一曼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1年9月18 日夜,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迅速担负起号召和领导全国人民抗日的历史责任,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
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等10多个文件,率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告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的决心,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国难当头,赵一曼毅然奔赴抗日一线,而此时她的孩子尚在襁褓之中。临行前,她写下《滨
江述怀》一诗,将革命豪情、巾帼气概抒发得淋漓尽致。
1931 —1934年,赵一曼在沈阳、哈尔滨等地发动抗日斗争,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某军政治委员。1935年秋,赵一曼在掩护部队突围时受伤被俘。日军在她身上施用了各种酷刑,依然无法使她屈服。
1936年8月2 日,凛然赴义的赵一曼在囚车中给年幼的儿子写下诀别信:“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足以告慰先烈的是:今日华夏,如她近百年前诗中所述——旌旗红似花!
第一章 梦想起航
青春 李大钊/004
科学精神论 任鸿隽/006
滨江述怀 赵一曼/008
别钱塘三首 茅以升/010
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 竺可桢/014
长征日记 吴征镒/016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 吴玉章/020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 罗广斌/022
第二章 中流击水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朱光亚/028
致陈叔通先生 钱学森/030
艰辛的岁月,时代的使命 于敏/036
写给母亲的信 黄继光/042
如果你是一滴水 雷锋/044
有也上,无也上 王进喜/046
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 陈彦娴/048
给女儿的信 孔繁森/050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黄旭华/052
一生一事 顾方舟/056
第三章 伟大变革
念奴娇•登微波楼 袁庚/064
科学的春天 郭沫若/066
科技顶天,市场立地 王选/068
现代化是买不来的 金怡濂/070
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入党 严济慈/072
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 卢永根/074
坚定信仰,实现梦想 杨利伟/078
建大国重器从打好螺丝钉开始 孟维/084
人生的价值在哪里 吴孟超/086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 黄大年/088
第四章 崭新擘画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申纪兰/096
呈公主殿下书 余永流/100
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 李保国/102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钟南山/106
我的中国梦 师昌绪/110
为国为民为科学 曾庆存/114
来自太空的召唤 南仁东/116
当好一块“平凡的砖瓦” 谢家麟/120
给女儿的一封信 王逸平/122
你经历的每一天,都是只属于你的风景 陈冬/124
中国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孙家栋/128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袁隆平/132
附录 中国精神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