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血液代用品与生物氧治疗学
0.00     定价 ¥ 19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5932991
  • 作      者:
    [美]刘恒意(HenryLiu),等
  • 译      者:
    屠伟峰,赵高峰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4-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屠伟峰,1961 年 4 月出生于浙江余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现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麻醉学部首席专家、名誉主任、特聘教授,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全军临床麻醉中心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1979 年应征入伍,1984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入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从事一线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患者救治工作。承蒙麻醉医学泰斗李德馨教授及麻醉科诸位老师的亲自带教和培养,获得了临床医学硕士(1991 年,导师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桂芳教授和麻醉科沈健藩教授)、博士(1997 年,导师为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院士)学位,并于 1997 年 11 月考入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指导老师为第三军医大学全军烧伤研究所黎鳌院士、肖光夏教授)。博士后研究工作结束后,于1999 年 12 月以高端医学人才引进广州军区,入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18 年改名为南部战区总医院)麻醉科、全军临床麻醉中心工作,任中心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创新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麻醉与围术期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医院装备创新转化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与围术期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第七、八、九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十届副主任委员、疼痛分会第七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血液保护分会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等。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实用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通讯编委、常委、特邀编委等。先后获“中国杰出麻醉医师”“中国十醉新星”等称号。无偿献血 39 次,献血量 15 6 ml,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金奖等荣誉。长期从事临床麻醉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军队省市级课题 26项,其中第一研究者 18 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 18 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医疗成果)二等奖 5 项。主编《麻醉相关并发症处理学》《癌症疼痛治疗学》等专著 6 部,参编《中华创伤休克学》《心血管手术麻醉学》《神经性疼痛诊疗学》等专著 16 部。培养研究生 63 人,其中博士 18 人,硕士 44 人,培养博士后 1 人。发表学术论文 4 余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51 篇,获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三等奖等各 1 项。赵高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国际气道管理学会创始会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血液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血液保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三十年。擅长老年、婴幼儿及危重病患者麻醉管理,熟练掌握经食管超声、麻醉深度监测、漂浮导管、脑氧监测等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围术期器官保护(胃肠功能)、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共病机制、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等。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等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3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 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1 部,主编、副主编专著4 部,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主审简介刘恒意(Henry Liu),医学博士(MD)。本科毕业于同济医学院医学系(1978 — 1983),在同济医学院获外科硕士研究生学位(1983—1986)。毕业后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工作,历任住院总医师、讲师、主治医师(1986—199)。于1991 年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任研究学者(1991—1993),其间通过 USMLE(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然后开始临床工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完成外科麻醉学住院医师训练(1994—1998)。住院医师训练结束后接受了美国犹他大学麻醉学助理教授的职位(1998—2)。在亚特兰大 EMORY 大学从事心血管麻醉和经食管超声培训后于 21 加入新奥尔良西杰弗逊医学中心麻醉科,任医务主管。29 年开始担任 TULANE大学心胸血管外科麻醉主任、麻醉学副教授、科研副主任(主管临床和实验研究)、国际交流主管(29—215)。215 年 8 月升任 Drexel 大学麻醉学教授、麻醉科副主任,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和重症医学系教授至今。曾任美国华人麻醉医学会(CASA)主席(213)、咨询委员会主席(214)、大费城地区华人医师协会主席(223)、Mallinckrodt公司产品发言人(214—221)和 EKR Therapeutics产品发言人(212—219)。曾任同济医科大学北美校友会主席、美国犹他州华人联谊会副主席、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华人联合会主席、美国亚太协会(APAS)执行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主席(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董事长等。曾任业余 NBA 记者,并担任过 PGA 职业高尔夫球赛的兼职医师。现任 CASA国际交流委员会主席(214 年至今)、CASA 理事(23 年至今)及国际华人麻醉学院(ICAA)理事(214 年至今)。现任 Hemaxon Enterprises 首席执行官(28 年至今)、大费城地区华人医师协会(ACAPGP)理事(218 年至今)、美国华人麻醉医学会基金会理事(221 年至今)。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文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麻醉专业工作,对临床血液管理及血液代用品有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经验。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在输血和血液代用品领域发挥着全面的参考书作用。它汇集了近期新的研发和近期新的研究,各章由该领域的重量专家撰写。这本书首先回顾了输血实践的历史以及血液的成分和生理学。接下来的章节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血小板代用品、血红蛋白氧载体、全氟碳氧载体,以及与人造血红蛋白相关的安全问题。每一章在正文前都提供了要点列表,以供读者掌握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全书系统地将血液代用品进行了分类,详细阐述了长期来对血液代用品研发的渴望及既往许多产品有成功有失败,没有真正应用于临床的原因解析,详细介绍了正在开发和未来可开发的新型血液代用品,如人造红细胞、氟碳人造雪、蚯蚓及海洋无脊椎动物血红蛋白衍生物;从研发到临床试用甚至临床应用近些年来在概念和要求上的改变和期待,也系统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分析了未来获得FDA批准的几个有希望的血液代用品。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 1 部分 输血:科学与实践
1 红细胞输血:简史和现行实践 3
2 氧气与 ATP:细胞能量经济学 19
3 血液的生理功能 31
4 血红蛋白:生理学和血红蛋白病 43
5 贫血疾病全球负担 51
6 成分输血的发展简史、疗效与不良反应 59
7 同种异体输血:并发症和副作用 73
8 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s)对微循环的影响 79
9 一氧化氮和血红蛋白:生理学意义 91
10 纳米生物技术血液代用品的发展简史 97
第 2 部分 氧治疗的药理学与生理学
11 血液代用品的分类 117
12 血红蛋白氧载体:简史、药理学和设计策略、主要产品的临床试验回顾、正在进行的研究和相关凝血问题 127
13 血红蛋白氧载体并发症及临床安全问题 145
14 血红蛋白的氧化毒性 155
15 纳米氧载体和纳米药物载体 163
16 全氟碳氧载体169
17 血小板代用品175
18 血浆代用品179
第 3 部分 开发中的血液代用品
19 增强红细胞三种主要功能的可溶性纳米生物治疗剂 193
20 氧气治疗设计的范式转变:来自镰状细胞病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的新见解——超级血浆扩容与血液代用品高氧亲和力的协同作用 201
21 具有 ATP、腺苷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理活性的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临床前和临床早期经验回顾 221
22 血红蛋白包囊作为人造氧载体和一氧化碳载体的潜在临床应用 231
23 多硝酰基化聚乙二醇血红蛋白(SanFlow)在军事部署、灾害和远程突发事件等恶劣环境下院前医学中的潜在价值 239
24 Erythromer(EM)——一种纳米级生物合成人造红细胞 249
25 OxyVita:历史、研究与未来 261
26 Erythrocruorin——一种来自无脊椎动物(普通蚯蚓)的新型血液代用品 271
第 4 部分 未批准、正在审批和已批准医用 / 兽用的产品
27 HemAssist:发展简史、临床试验和经验教训 281
28 重组血红蛋白氧载体 Somatogen 的开发——研究与经验教训 287
29 Hemolink:发展简史、临床试验和经验教训 299
30 PolyHeme:发展简史、临床试验和经验教训 307
31 MP4CO 的临床评估:在稳定型成人镰状细胞病患者中剂量递增、安全性和耐受性Ⅰb 期临床试验 313
32 OxygentTM——一种用于手术患者的全氟化合物氧治疗剂 319
33 Sanguinate:多模式血红蛋白氧载体的发展简史和临床评估 329
34 M101——来自海洋的血红蛋白:发展简史和治疗前景 339
35 HBOC-201:发展简史、临床试验及展望 347
36 Perftoran:发展简史、临床试验及展望 355
37 OxycyteTM 363
38 Hemoximer:发展简史、药理学、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经验教训 369
第 5 部分 具体适应证、监管问题和未来方向
39 用于器官、组织保存和移植的血红蛋白氧载体溶液 379
40 失血性休克:氧气治疗在战(创)伤救治中的作用 401
41 血红蛋白氧载体在创伤中的应用进展:前期的政策性挑战、经验教训和展望 413
42 无法输血患者氧治疗剂的使用 419
43 无法输注红细胞时氧治疗剂临床试验的监管思考 427
彩 图43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