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环保之眼
0.00     定价 ¥ 6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1160843
  • 作      者:
    古雪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5-03-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这是一群观天察地,爱山护水的人。
  这是一群明察秋毫,防微虑远的人。
  这是一群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古雪,本名周美蓉,湖南张家界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环保之眼》以生动饱满的笔墨再现了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一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环保人形象。他们几十年来翻高山跨险峰,涉深涧过老林,钻天窗爬烟囱,入粪坑踏锅炉。以仪器、试管当武器,用口罩、防护服作盾牌,扫描空气、解剖土壤、为水体检,用真准全的监测手段,当好环境保护的“千里眼、顺风耳”,为生态环境治理“瞭望放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重重困难,经历过生离死别,他们如同“凤凰涅椠,浴火重生”般书写着壮美人生,演绎出一个个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牵动人心的环保故事。
展开
精彩书评
  ★《环保之眼》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书中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会在脑海久久停留。还有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情节,既真实,又感人肺腑。写景状物笔力不凡,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家界市作协主席 石绍河
  
  ★震撼人心的故事……它细腻的叙说、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灵动的言辞,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年代和那个地方。《环保之眼》使人想起《雪域丰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态文学作家 黄亮斌
展开
精彩书摘
  《环保之眼》:
  曾雁湘说:“当时的张家界很穷,环境监测工作技术上很落后,思想意识上更跟不上。面对这种状况,工作要做得比经济发达的地方更先进,不是一般的难,好在我是一个不怕难不怕死的人。”
  他一手加强严格管理,一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监测站拥有离子色谱仪、极谱仪、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先进仪器设备,及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农业环保、环境监测等专业技术人员7人,他们分别是曾雁湘、王立新、李中文、董清富、黄学锋、吴文晖、张华丽。1993年春,湖南省环境保护局为大庸市环境监测站下拨3万元资金。监测站便用这笔资金首次从长沙购买了监测用的试剂药品、试管以及其他瓶瓶罐罐等实验用品。
  从此,曾雁湘带领这支“七彩团队”,正式开展常规监测分析,从而开启了大庸市环境监测工作的新纪元。
  古人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监测站团队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工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比如搅拌药剂的杯子,将1米左右的玻璃泵,用石英刀裁出多个长短不一的试剂杯,然后用酒精喷烧枪将杯口烧光滑,以免划伤;用木头做采样管架;将进货的包装箱修改成工具箱;还用废塑料瓢安上长把,用来舀污水。出外采样,将药剂、试剂瓶、大气监测仪、采样管等,用木箱装着,抬到汽车站搭乘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到两区两县以及景区采样;下车后,抬的抬,挑的挑,像娶亲前一天到女方家“圆礼”的土家族婚俗礼节那样热闹。
  1994年,吴鹏和邱克明分别从中南民族学院、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监测站,为监测站再添三位生力军,至此,监测站的10名编制满员,下设办公室、综合室、环境影响评价室、监测分析室(包括现场采样)四个股室。监测实验除常规监测外,开始涉及水、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源监测有偿服务等项目。当时资金紧缺,条件艰苦,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全站仅靠一辆板车拉着实验器材走南闯北,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外出采样,几个后生拖着板车风风火火、激情澎湃。采样回来,以吴鹏为骨干力量,在百余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把各类监测分析做得井井有条、规范精准。
  城区采样还好,如果到桑植、慈利、武陵源采样,每次都是两头黑。早上赶最早的一班车去,晚上搭最后一班车回。慈利县太远,坐火车或汽车来回要两天。
  李中文说:“第一次拖板车的经历,有点惊心动魄,我差点连人带板车栽到田里去了。”
  那天上午,他们三人用板车拖着水桶、仪器箱等工具,到阳湖坪独子岩采样点采集水样品。来自沅古坪大山里的李中文自觉争当板车“司机”,董清富和黄学锋两人在后面推。三个年轻人高调出发,揣着自信和轻松,一路喜笑颜开、意气风发,在7月的酷暑里,在砂石公路上,把板车拖得像飞驰的马车。半个多小时,他们就到达目的地,做完采样还不到中午。
  回程中,板车被拖到宝塔岗,这里有一个较长的下坡,坡下两边都是稻田。三人没有拉板车的经验,遇上下坡麻烦就来了,下坡时掌握不了方向,也无法控制速度。板车加器具几百斤重,刚一下坡,速度猛增,李中文在前面,模仿板车师傅的样子身体后倾,企图使车后那根“刹车棒”着地,谁知板车向后一撅,像跷跷板一样使他身体腾空,车把左摇右摆,险些甩掉李中文。板车越来越快,早把黄学锋和董清富甩得老远。眼看板车就要掉下稻田,为了不让仪器和瓶瓶罐罐摔坏,李中文急忙转身扑在板车上,叉开双腿前弓后绷狠狠蹬地,拼尽全力用身体死死顶住板车。因为惯性太大,他力单势薄,将双膝着地当刹车,被板车推滑几米远,慌乱中双脚蹬到路边一块大石头,终于在田坎边缘停了下来。
  ……
展开
目录
一、板车拉出来的监测中心
二、“十九大”代表是个“山水郎中”
三、她用试管装着“青山绿水”
四、踏平坎坷成大道
五、环保监测的微型“天眼”
六、采样历险记
七、拼搏中的奋进人生
八、山水“侦察兵”
九、我的本行不能丢
十、越是艰险越向前
十一、呕心沥血只为守护生态美
十二、没齿难忘的山乡经历
十三、环保“千里眼”
十四、实验室的一员“焊将”
十五、“环保西施”的苦与乐
十六、守护生命的价值与多样性
十七、带着“流动实验室”去采样
十八、从文艺骨干到环保战士
十九、润物细无声环保赤子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