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入选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的优秀整理版本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世也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出生于河南巩县。杜甫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也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流传至今有一千四百余篇,他的诗歌集中反映安史之乱及其以后的社会历史,被后世誉为“诗史”,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秋兴八首》等。本书的编选参酌清人及近代的选注本,选目力求包括杜甫最广为传诵、最有代表性的名篇,注释较简,但也力求稳妥可据,对读者理解原作有所帮助。全书以小开本形式排版,字号适中;正文用纸柔和护眼,质地细滑。封面精美,装帧精致,便于随身携带、轻松阅读。
望岳〔1〕
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未了〔3〕。
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7〕。
〔1〕岳: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一称岱宗。《尚书·舜典》:“东巡守至于岱宗。”孔氏传:“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应劭《风俗通义·五岳》:“东方泰山……尊曰岱宗。岱者长也。”夫(fú):发语词。此句设为问句,问泰山其状如何。
〔3〕齐鲁:周代所封的两个诸侯国。齐在泰山以北,鲁在泰山以南。《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青:山色青翠。未了:未尽,望不到边际。此句写远望泰山,地接齐鲁,其势辽阔。
〔4〕造化:天地万物之所从生,指大自然。钟:聚集。繁体字作锺,与钟鼓的钟不是同一字。此句谓大自然将神奇秀美之气聚集于泰山。
〔5〕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昏晓:日出为晓,日没为昏。此句写泰山山峰两侧昏晓有别,如刀割一样。
〔6〕决眦(zì):形容眼睛睁得很大。决,裂开。眦,眼眶。这两句写近望泰山,心胸随层云翻动而震荡,眼力因搜寻归鸟而极尽。
〔7〕会当:一定要,料想之词。凌:登临,居于其上。绝顶:山的最高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两句想象登上泰山之顶后四望所见,暗用《孟子》语意。
解读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至二十八年(740)诗人漫游齐赵时期所作。诗中极力描绘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也抒发了年轻诗人的豪迈志向。全诗围绕着“望”字层层展开,前四句是远望和俯望,五、六两句是在山麓、山间近望,最后两句是想象登顶之后四下望,借“一览众山小”寄寓远大胸怀,符合登高言志的写作要求。从修辞角度看,此诗造句用力,且富于变化。如三、四两句“钟”、“割”两个动词的使用,显出锤炼的功夫。五、六两句则使用了倒装句式。但此诗也有稚拙的句子,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望岳》诗无第二句,而云‘岱宗夫如何’,虽曰乱道可也。”(《潜溪诗眼》)在诗人也许是锤炼功力不足,但客观上却形成了所谓“工拙相半”的艺术效果。
前言
望岳
登兖州城楼
房兵曹胡马
画鹰
赠李白(二年客东都)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
饮中八仙歌
春日忆李白
送孔巢父谢病游江东兼呈李白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兵车行
.....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秦州杂诗二十首(选四)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江汉
登岳阳楼
岁晏行
客从
小寒食舟中作
江南逢李龟年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史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