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小说界2025年第五期(镜花缘)
0.00     定价 ¥ 3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2135189
  • 作      者:
    班宇,周恺,李静睿,庞羽,淡豹,钟娜,魏思孝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9-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班宇   1986年生,沈阳人,小说作者。作品见于《收获》《当代》《上海文学》《作家》《山花》等刊,曾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等转载。有小说集《冬泳》《逍遥游》《缓步》出版。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星期天大街》。

 

周恺  1990年生,出版有长篇小说《苔》,短篇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少年、胭脂与灵怪》。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寒林归雀》

 

李静睿  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做过八年法制记者。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木星时刻》《北方大道》《小城:十二种人生》,长篇小说《微小的命运》《慎余堂》等。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百花获谴降红尘》

 

庞羽  1993年3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一只胳膊的拳击》《我们驰骋的悲伤》《白猫一闪》《野猪先生:南京故事集》《年轻人的好运气》。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对视》。

 

淡豹  沈阳人,2013年开始小说写作,2020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美满》。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请照顾好你妈妈》。

 

三三   ,一九九一年出生,作家,一个全年出现的圣诞老人。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琴园》。

 

钟娜   生于成都,现居纽约。双语写作者,文学译者,重音社合创人,跳岛FM主播。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星期五》

 

魏思孝  1986年出生于淄博。著有《土广寸木》《王能好》等,《土广寸木》获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夏夜进山观星》。

 


展开
内容介绍

主题:镜花缘

作家张怡微在《<镜花缘>的女性叙事》中写道,199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的木偶剧《镜花缘》是她童年的美好记忆。

也是我的美好记忆。后来买了《镜花缘》的书,才发现男主人公唐敖那精彩的海外游历并非小说的主旨所在,真正的主线故事是百花仙子连同九十九位花神获谴降红尘,最后因为武则天开女子科举而重新聚首。

《镜花缘》诞生于1820年,在张怡微看来,有一些预言小说的意思,“预言了女性周游世界,寻找男性、绕过男性、打败男性”。虽然作者李汝珍作为一个古代人,肯定没有接触过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女性主义理论,但是,“他在《镜花缘》中对男女社会功能和权力关系颠倒的社会实验是成功,也是时髦的”。

这也是我们选择“镜花缘”作为新一期《小说界》主题的原因。

班宇、周恺、李静睿、庞羽、三三、钟娜、魏思孝,这一期《小说界》约请的八位作家选取了各自喜爱的角度,比如班宇,在他看来,《镜花缘》的“本质框架更接近于游记体小说”,而他的《星期天大街》也可算作一篇“关于记忆的游记”;李静睿则直接把《镜花缘》第六回的标题“百花获谴降红尘”用作自己的小说名,“这七个字读起来有一种不知祸福的悲凉”;三三本想写周游列岛的故事,“但为了使映射更清晰、更集中,选择了一座岛屿为空间,写一场意味深长的梦,也与‘世事幻如蕉鹿梦,浮华空比镜花缘’相合”。

    人生如一场历险,小说是一次幻梦。


展开
精彩书摘

露西&middot;考德威尔:像一支飞行的箭

     本期《小说界》“专访”栏目的主角,是爱尔兰作家露西&middot;考德威尔,1981年出生的她,称自己父母的婚姻为“混合婚姻”:母亲来自英国布里斯托,父亲是北爱尔兰人;母亲来自天主教家庭,父亲家则信仰新教。

     “从小到大,人们总是会问我:‘你是哪里人?’我会回答:‘我就是这里的人。’而对方会说:‘不,你到底从哪里来的?’……我遇到过很多作家,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成长的地方格格不入。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旁观者,觉得自己不在中心,而是在边缘。这可能是作家的一种特质。”

作为来自北爱尔兰的作家,露西&middot;考德威尔说,外界通常会假设你要写有关北爱尔兰问题的故事,甚至认为你就应该写那类故事,“当人们试图想象北爱尔兰时,他们常常会问我:“你见过多少炸弹?你亲历过几次枪击?”——似乎那里只剩下暴力和恐惧。他们对那个地方的认知很刻板。然而,我想讲的故事并不总是符合这种预设。我也发现,关于北爱尔兰的故事,往往要么极度政治化,要么是围绕爱尔兰共和军或英军的惊悚题材,而且往往是男性视角主导的叙事……但我认为,坚持去讲述其他故事的权利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的是去讲述年轻女性坠入爱河的故事,否则这些情感与经历在北爱尔兰人的生活中又该放在哪里?”

     在露西&middot;考德威尔看来,作家应该探索并记录当下的世界,“我们现在是怎么生活的?我就在我的手机上生活!我在家庭群里发信息。我们所有人都通过WhatsApp、社交媒体还有短信交流。如果我要捕捉当下,这就是我的工具……作为作家,我对交流方式的动态变化充满兴趣。就像19世纪的作家们创作书信体小说一样,如果契诃夫生活在今天,他可能会选择短信作为表达媒介。这正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方式和现实。我常常思考我们如何在当下生活,而不是去关注二十年前。我希望我能表达出一些新东西。”

     如今,露西&middot;考德威尔生活在英国福克斯通,房屋靠近海边。每天送两个孩子上学后,她会独自沿海散步,然后回房间写作。每天早上醒来后,她会用手机记下前一晚的梦。“我不用去分析这些梦,但我喜欢让我的潜意识知道,那个潜在的频道是开放的。”她告诉记者,“最重要的就是潜意识和意识生活间的自由流动。”

 

 

卞灼:我爱那与时代不相容的人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采访导演卞灼时,隔壁桌的陌生人突然跑来和他打招呼,原来他们刚在旁边的黄浦剧场看了电影《翠湖》,见到导演,激动地忍不住要向他表达喜爱之情。  

《翠湖》是一部以外公为主角的家庭电影。在卞灼的记忆中,外公是个“沉默寡言、看上去心事很多的小老头”,直到他去世之后,卞灼从他的日记里发现了外公的另一面, “家族里那些我可能根本没有看到的部分,外公都看到了,比如我们小辈在青春期的困扰、叛逆,我的父母那一辈的生活中的一些痛苦,他都知道。”外公看到后,默默地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从旧金山艺术大学电影制作MFA毕业后,卞灼决定以此为基础创作剧本。

《翠湖》中,外公不时会看看《金庸全集》。现实里,卞灼的外公很爱看武侠小说。“我的阅读启蒙,就是住在外公家时看他的武侠小说”。从《七侠五义》,到金庸、梁羽生,再到黄易的《寻秦记》……

中学时的卞灼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我就反复看《堂吉诃德》,那本书都被我翻烂了”。

三岛由纪夫是另一个让卞灼反复阅读的作家,买了三岛由纪夫所有的作品, “他其实并不是外表那么阳刚的男人,而是一个内心非常阴柔的男子,但在那个时代环境下,他不得不把自己构建成另一种样子……”

还有毛姆笔下的那些人物,不捡六便士一定要去追寻天上的月亮,以及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里因被构陷而失去了一切的主人公唐泰斯,以及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我看完《白痴》,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个白痴,为什么不早点看他的作品?因为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卞灼迷恋这种与时代不相容的人,“他们总是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又极其坚持自我。”也许这正是卞灼向往的一种状态。

  采访结束后,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翠湖》获得了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最佳影片”。

  卞灼兴奋地在朋友圈发了自己的获奖照片,以及27个“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