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精装 百年百部文学经典:狂野的呼喊(塑封)
0.00     定价 ¥ 8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261950
  • 作      者:
    萧红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本书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旷野的呼喊》以东北农村为背景,借狂风肆虐的环境隐喻动荡时局,细腻刻画人物内心挣扎,讲述了陈公公儿子参与抗日行动的故事,展现了爱国情怀与时代动荡。《一条铁路底完成》则回忆参加示威游行的经历,以女性细腻笔触捕捉时代情境中自我与他人的精神气息,描摹了人们狂飙突起般的爱国行动。此外,《回忆鲁迅先生》等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萧红的文学才华与生活感悟。 萧红以独特视角和细腻文笔,为读者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百态。阅读本书,能让我们走进萧红的文学世界,感受她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时代的敏锐感知。
展开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张廼莹,1911年端午节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就读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萧红的15篇作品组成,包括《旷野的呼喊》《一条铁路底完成》《黄河》《孩子的讲演》《我之读世界语》《回忆鲁迅先生》等。其中,《旷野的呼喊》以东北农村为背景,讲述陈公公因儿子多日未归而焦虑,怀疑其加入抗日义勇军,最终儿子秘密参与破坏日军铁路行动的故事,小说通过狂风肆虐的环境描写隐喻动荡时局与人物的内心挣扎,心理描写细腻;《一条铁路底完成》是萧红对参加示威游行的经过和当时的心理、情态的回忆,她以女性细腻的触觉捕捉时代情境中自我与他人的精神气息,真实描摹了当时人们那狂飙突起般的爱国行动……
展开
精彩书摘
旷野的呼喊
风撒欢了。
在旷野,在远方,在看也看不见的地方,在听也听不清的地方,人声,狗叫声,嘈嘈杂杂地喧哗了起来,屋顶的草被拔脱,墙囤头上的泥土在翻花,狗毛在起着一个一个的圆穴,鸡和鸭子们被刮得要站也站不住。平常喂鸡撒在地上的谷粒,那金黄的,闪亮的,好像黄金的小粒,一个跟着一个被大风扫向墙根去,而后又被扫了回来,又被扫到房檐根下。而后混着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的从未见过的大树叶,混同着和高粱粒一般大的四方的或多棱的沙土,混同着刚被大风拔落下来的红的、黑的、杂色的鸡毛,还混同着破布片,还混同着唰啦唰啦的高粱叶,还混同着灰倭瓜色的豆秆,豆秆上零乱乱地挂着豆粒已经脱掉了空敞的豆荚。一些红纸片,那是过新年时门前粘贴的红对联——“三阳开泰”,“四喜临门”——或是“出门见喜”的条子,也都被大风撕得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这一些干燥的、毫没有水分的拉杂的一堆,唰啦啦、呼哩哩在人间任意地扫着。刷着豆油的平滑得和小鼓似的乡下人家的纸窗,一阵一阵地被沙粒击打着,发出铃铃的铜声来。而后,鸡毛或纸片,飞得离开地面更高。若遇着毛草或树枝,就把它们障碍住了,于是房檐上站着鸡毛,鸡毛随着风东摆一下,西摆一下,又被风从四面裹着,站得完全笔直,好像大森林里边用野草插的标记。而那些零乱的纸片,刮在椽头上时,却呜呜地它也赋着生命似的叫喊。
陈公公一推开房门,刚把头探出来,他的帽子就被大风卷跑了,在那光滑的被大风完全扫干净了的门前平场上滚着,滚得像一个小西瓜,像一个小车轮,而最像一个小风车。陈公公追着它的时候,它还扑扑拉拉的不让陈公公追上它。
“这刮的是什么风啊!这还叫风了吗!简直他妈的……”
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第三天就是这刮大风的天气。
“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了啦?纳闷……这事真纳闷……”于是又带着沉吟和失望的口气:“纳闷!”
陈公公跑到瓜田上才抓住了他的帽子,帽耳朵上滚着不少的草末。他站在垄陌上,顺着风用手拍着那四个耳朵的帽子,而拍也拍不掉的是桑子的小刺球,他必须把它们打掉,这是多么讨厌啊!手触去时,完全把手刺痛。看起来又像小虫子,一个一个地钉在那帽沿上。
“这小子到底是干什么去啦!”帽子已经戴在头上,前边的帽耳,完全探伸在大风里,遮盖了他的眼睛。他向前走时,他的头好像公鸡的头向前探着,那顽强挣扎着的样子,就像他要钻进大风里去似的。
“这小子到底……他妈的……”这话是从昨天晚上他就不停止地反复着。他抓掉了刚才在腿上摔着帽子时刺在裤子上的桑子,把它们在风里丢了下去。
“他真随了义勇队了吗?纳闷!明年一开春,就是这时候,就要给他娶妇了,若今年收成好,上秋也可以娶过来呀!当了义勇队,打日本……哎哎,总是年轻人哪……”当他看到村头庙堂的大旗杆,仍旧挺直地站在大风里的时候,他就向着旗杆的方向骂了一句:“小鬼子……”而后他把全身的筋肉抖擞一下。他所想的,他觉得都是使他生气,尤其是那旗杆,因为插着一对旗杆的庙堂,驻着新近才开来的日本兵。
P1-3
展开
目录
旷野的呼喊
一条铁路底完成
记鹿地夫妇
无题
黄河
汾河的圆月
孩子的讲演
朦胧的期待
我之读世界语
逃难
长安寺
梧桐
莲花池
回忆鲁迅先生
山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