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精装 百年百部文学经典:天魔舞(塑封)
0.00     定价 ¥ 9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259964
  • 作      者:
    李劼人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8-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本书为“百年百部文学经典”系列丛书分册,收录李劼人长篇小说《天魔舞》。 它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后期大后方成都的社会风貌与世态人情,既展现时代风云变幻,又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让读者真切感受那个动荡年代的无奈与希望。 书中情节丰富多样,从躲警报的人群、野餐、农人家的生活,到各种意外灾害、情感纠葛、事业起伏等,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无论是“归兮山庄”的故事,还是远征前夕的紧张氛围,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李劼人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如果你想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社会百态,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那么这部《天魔舞》不容错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百年百部文学经典”系列丛书分册之一,是李劼人的散文合集。本书以《天魔舞》为书名。《天魔舞》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后期大后方成都社会风貌及世态人情的长篇小说。作品既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又深入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动荡年代的无奈与希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躲警报的一群
四十八架涂有红膏药商标的轰炸机已经掉头向东方飞去,被九十六具马达在湛碧长空中扰动的热浪已慢慢静止下来。向天上望去,那渐飞渐远小得类似蜻蜓的黑影,好像并未遗留下半丝痕迹,悠悠然的几朵白云还不是那么悠悠然!
一条甚为偏僻的水沟,曲曲折折地打从一片丘陵起伏的地带上穿过;沟的两边都是枝叶茂密的桤树,树下不到两尺宽的泥沙土,再外便是水稻田了。
在十来丈外,你断猜不到平日连狗都不要来的水沟边,此刻竟蹲的坐的站的躺卧在泥沙地上的公然有十多个人,而且男女老少全有,工商学绅也全备。
当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盘旋着像一群老鹰时,这十多个人恰也像躲避利爪的鸡雏,心脏是那样地跳动,神经是那样的紧张,每一双眼睛都亮得像宝石,每一对宝石都将其冷森森的光芒,从枝叶隙间射出去,一闪也不闪地随着那老鹰的踪影而移动。
左近的高射炮发威了,砰呀訇的咆哮着,响声确乎震耳。令人一面感到抵抗的力量不但真的在长大,而且与过去几年比起来,还真的长大得很快。过去几年中,这周遭十多方里内,令人想听一声高射炮响也不可能。不过,那打在空中,变成朵朵云花的炮弹数目并不甚多,而且好像并不如飞机那么高,这又令人一面感到我们的家伙还是不行,并不如报纸所载欧洲战场的高射炮动辄构成一片火网,把敌人飞机打得落花流水样的那么威武、那么有效力;倒不如简直没有,简直像过去几年中,到处静悄悄的,还免得多一样增加恐怖气氛的声音。
本来,当马达轰轰隆隆越响越近之际,整个大地好像全死僵了;人们也需要这样的静,仿佛有了绝对的静,才经得住炸弹的杀伤。甚至连桤树上的鸣蝉,人们都要丢些石头土块去勒令它噤声。一个出世不过十五个月的小儿,大概被地上的大蚂蚁叮了一口,忽然啼哭起来。于是好几双眼睛都恶狠狠地射过去。年轻的妈妈,如同犯罪样,连忙把小儿揽在怀里,一面拍着诓着,一面解开旗袍纽扣、汗衣纽扣,当着陌生人的眼睛,把那白馥馥的奶房扯出来;而在旁边蹲坐着的那个当爹爹的男子,油然眉头紧皱,摆出一面孔的不自在。
飞机在高空兜了几个大圈子,好像找到了要轰炸的目标,直向北方飞去后,那光是发威而看不见丝毫效果的高射炮才寂然了。桤树荫下恐怖的感情,也才随之松弛下来。
一对偎坐在逼近流水边上的少年男女,首先就是几声清脆的哈哈。
靠树身坐着一个约有六十年纪的老头儿,把一根象牙嘴挺粗挺亮的叶子烟杆的白铜斗,向另一根树根上啵啵啵地敲了几下,似乎表示他的抗议。一个面容和蔼的老妇人,穿一件老式的玉色麻布衫子,那一定是他的老妻、颇为惶惑的把他瞅着、像是尚不明瞭他抗议的真意,是不该笑吗?还是不该挤坐得那么亲热?
一个十五六岁,扎了两只短发辫的姑娘,则愣起一双大眼,低低说道:“管得人家的,爷爷才是哩!”
北方一阵大响,地面似乎有点动弹;因为相当远,到底不如左近的高射炮那么震耳,那么惊人。
一个在中学校教理化的中年人,登时就站了起来,把两膀向空举起,叫道:“过了关了!”
年轻妈妈也不怕她男子皱眉了,仍然把孩子放在地上,赶快扣上汗衣。正待扣那件标准布旗袍时,才发现一个四十年纪,全身蓝绸汗衣裤,肥头大耳,头发剃得精光的汉子,正眯着一双水泡眼在品评她。
既然当了妈妈,而又生长于如此时代,自然没有害羞的道理;只微微感觉到那涎眉吊眼的样子,未免有点讨厌。但是在跑警报当儿,被人留心关切,总比受冷淡待遇好得多,怎能不摆点好面孔给人呢?她本已脸上一烧,正掉过头去要向她男子说什么,忽又回过脸来,举起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对那好心肠汉子微微地笑了笑。
原来那汉子所关切的才是她的孩子:“地上虫多,孩子放在地上不好。……你太太嫌累,我倒可以代劳抱抱。……”
当爹爹的男子正和两个自己声明是木工身份的人在说话。
“今天不晓得炸的哪里?”
“说不定在城里!”是一个姓卢的说。他穿了件相当像样的毛蓝布中山装,领口敞开,露出一件洗旧了的绿色线背心;下面是赤脚穿了双新黄皮胶底鞋;一顶旧的灰帆布考克帽扬在脑后;一口重庆腔,若不说话,你一定会猜是下江逃难来川的,尤其是口里那两颗金牙齿,和不时拿在手上的那只硬木烟斗,以及一盘很旧的带尺。 他的伙计是新繁人,倒是十足的土装束,粗手粗脚,麻耳草鞋,挥着一把纸壳扇,背上还背了一顶土制草帽;头发也是剃得精光,看起来并不像那位留有拿破仑发式的海派木工狡猾。他姓骆。
但是那姓卢的说了之后,却连忙向他请教:“骆哥,你说是不是?”
姓骆的只是唔了一声。P1-3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躲警报的一群
第二章 野餐
第三章 农人家
第四章 意料中的灾害
第五章 “归兮山庄”
第六章 一夕话
第七章 八达号
第八章 幽静的院落
第九章 一顿便饭
第十章 一个多事的下午
第十一章 问题……问题……问题
第十二章 大问题是这样发生的
第十三章 问题全解决了
第十四章 夜袭
第十五章 是先兆吗?
第十六章 回忆
第十七章 回忆
第十八章 回忆
第十九章 到飞机场路上
第二十章 远征的前夕
第二十一章 又一个意料中的灾害
第二十二章 喜筵
第二十三章 失踪与复踪
第二十四章 蜜月中互卖劝世文
第二十五章 少城公园
第二十六章 改行第一步
第二十七章 八达号的“吉日”
第二十八章 锦绣前程
第二十九章 “鸟倦飞而知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