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精装 百年百部文学经典:前线(塑封)
0.00     定价 ¥ 8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260533
  • 作      者:
    洪灵菲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6-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洪灵菲所著《前线》是“流亡三部曲”之一,真实再现大革命时期青年投身革命的激昂岁月。小说以细腻笔触刻画知识分子在动荡时局中的觉醒与抉择,展现他们从迷茫走向坚定的内心蜕变。主人公沈之菲的革命历程,映射作者亲身经历,充满浪漫激情与理想光芒。作品语言真挚,人物鲜活,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交织,既是对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礼赞,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文本,极具思想感染力与历史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洪灵菲(1902—1934),现代作家,革命先烈。原名洪树森,笔名林曼青、林荫南、李铁郎等,广东潮安人。出身于农民家庭,1922年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遭到通缉,被迫流亡东南亚。1928年1月加入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组织的“太阳社”,4月出版长篇小说《流亡》,5月与杜国庠、戴平万等发起成立“我们社”。1930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鲁迅、沈端先、钱杏邮、田汉等七人当选为“左联”常委。1933年奉调到北平中共中央驻平全权代表秘书处工作,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4年中秋前后被秘密枪杀于南京雨花台。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收录了洪灵菲这位左联发起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的代表性作品,集中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革命文学的特色。作品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真实展现大革命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流亡与觉醒,塑造了众多在时代洪流中寻求出路的青年形象。他的小说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既有《前线》对革命者心路历程的细腻刻画,还包含《归家》等反映家庭亲情与革命理想冲突的佳作,以及《在洪流中》等揭示社会不公的现实主义短篇。作为红色文学经典,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那个血与火的时代,更展现了革命者坚守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
展开
精彩书摘
前线
1926年,一个夏天的晚上,被称为赤都的C城,大东路路上,在不甚明亮的电灯光下,有一些黑土壤和马粪发出来的臭味。在那些臭味中混杂着一阵从K党中央党部门首的茂密的杂树里面透出来的樟树香气。霍之远刚从一个朋友家中喝了几杯酒,吃了晚饭出来,便独自个人在这儿走着。他脸上为酒气所激动,把平时的幽沉的、灰白的表情罩住。他生得还不俗气,一双英锐的俊眼,一个广阔的额,配着丰隆的鼻,尖而微椭的下颏。身材不高不矮,虽不见得肥胖;但从他行路时挺胸阔走的姿态看来,可断定他的体格还不坏。他的年纪约莫是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举动还很带着些稚气。
他是S大学的正科三年级学生(自然是个挂名的学生,因为他近来从未曾到课堂上课去),一向是在研究文学的。他本来很浪漫,很颓废,是一个死的极端羡慕者。可是,近来他也干起革命来,不过他对于革命的见解很特别,他要用革命去消除他的悲哀,正如他用酒和女人、文艺去消除他的悲哀一样。他对于人生充分的怀疑,但不至于厌倦;对于生命有一种不可调解的憎怨,但很刻苦地去寻求着它的消灭的方法。他曾把酒杯和女人做他的对象去实行他的慢性自杀;但结果只令他害了一场心脏病,没有死得成功。现在,他依然强健起来,他不得不重寻它的消灭的对象;于是,他便选中革命这件事业了。在他四周围的朋友都以为他现在是变成乐观的了,是变成积极的了;他们都为他庆幸,为他的生命得到一个新的决裂口而庆幸。他实在也有点才干,中英文都很不坏,口才很好,做事很热心,很负责任。所以在一班热心干革命的人们看起来,也还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同志。因此之故,他的确干下了不少革命事业;并且因此认识黄克业,K党中央党部的执行委员。得他的介绍,他居然也做起中央党部里面的一个重要职员来。他还是住在S大学里面。吃饭却是在黄克业家中搭吃的。今晚,他正是从黄克业家中,喝了几杯酒,吃了晚饭走到街上来的。
“苍茫渐觉水云凉,夜半亢歌警百方;怕有鱼龙知我在,船头点取女儿香!”……他忽然挺直腰板,像戏台上的须生一样的,把他自己几天前在珠江江面游荡着吟成的这首诗拉长声音地念着。他的眼睛里满包着两颗热泪,在这微醺后的夏晚,对着几盏疏灯,一街夜色,他觉得有无限的感慨。
“这首诗做得还不错,正是何等悲歌慷慨!唉!珠江江面啊,充满着诗的幻象,音乐的协调,图画的灵妙,软和的陶醉的美的珠江江面啊,多谢你,你给我这么深刻生动的灵感!”他感叹着,珠江江面的艇女的丽影,在流荡的水面上浮动着的歌声,在夜痕里映跃着的江景,都在他的脑海闪现。
“一个幻象的追逐者,一个美的寻求者!啊!啊!”他大声地叫喊着,直至街上的行人把他们惊怪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脸上时,他才些微觉得有点shyness,觉得有点太放纵了。他把脸上的笑容敛住,即刻扮出一段庄严,把望着他的人们复仇似地各个报以一眼,冷然的,傲岸的,不屑的神气的一眼。以后,他便觉得愉快,他觉得那些路人都在他自己的目光中折服着,败走了。他充满胜利的愉快。在这种胜利的愉快的感觉中,S大学便赫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
S大学是前清贡院的旧址,后来改作两广优级师范,后来又改作广东高等师范,再后改作广东大学,直至现在才把它改称S大学。S大学的建筑物和两广优级师范时候丝毫没有改变;灰黑色的两座东西座教室、大钟楼、军乐楼、宿舍——这些都是古旧的洋式建筑物。图书馆,算是例外,它在去年脱去它的缁衣,重新粉上一层浅黄色的墙面。前清时大僚宴会的明远楼大僚住居的至公堂,举子考验的几间湫隘矮小的场屋都保留着,在形成这大……
P1-3
展开
目录
前线
在洪流中
路上
归家
金章老姆
蛋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