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年轻时曾受过绘画训练,后加入耶稣会。1714年5月4日,年仅二十六岁的伽斯底里奥内以传教士的身份,由耶稣会的葡萄牙传道部派遣,于第二年8月”日抵达澳门。按照当时欧洲来华传教士取汉名的做法,伽斯底里奥内取名郎世宁。随后,到了北京,郎世宁居住在紫禁城东华门之东的天主教东堂内。大约在康熙末期,郎世宁便以其画艺供奉中国的皇室,开始了他宫廷艺术家的生沽。一直到去世,他在宫廷内创作了大量人物肖像、历史纪实、走兽翎毛、花卉和静物画作品。他还将欧洲的油画、铜版画以及天顶画、焦点透视画的技法传授给供职宫廷的中国画家,形成丁一种“中西合璧”的新颖绘画风格。 雍正二年扩建圆明园,这为郎世宁提供了发挥其创作才能的极好机会。他长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既有欧洲风格的油画,还有在平面上表现纵深立体效果的欧洲焦点透视画。
雍正皇帝逝世后,接位的乾隆帝雅好书画诗文,在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所以从康熙时就人宫的郎世宁仍然得到重用,成为宫廷画家中的佼佼者。 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来华,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共五十一年,为二百余年前中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郎世宁到中国后,画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现时所见最早的作品是画于雍正元年(1723)的《聚瑞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第二年郎世宁所画的《嵩献英芝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示了作者扎实的欧洲绘画功底,造型准确、精细,挺立的白鹰,羽毛的质感很强,弯曲盘绕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并适当绘出光线照射下的阴影,使图中的物像具有强烈的立体感。雍正
六年(1728)完成的巨作《百骏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是精品。这幅长卷画有一百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下面按绘画门类或品种分别叙述郎世宁的绘画艺术及其特色。
郎世宁在绘画上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描绘的人物逼真酷肖,深得几代皇帝的喜爱。雍正皇帝、果亲王允礼、乾隆皇帝弘历以及他的嫔妃、子女等,都通过郎世宁的画笔,留下容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