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该书主旨在将汪宁生先生一生的治学历程及学术成就作系统介绍,按年编次,以便读者阅览,亦可供研究者参考。唯先生平生志事,所知粗疏阙略,且先生已自编简要年谱,故题日“学术年谱”。
二、该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一年之中,无日可考者系月,无月日可考者系年,以“是年”记于该年之末。
三、该书属辞比事,大体以《汪宁生自订年谱》为纲,尽可能详尽、准确地收集使用有关资料,但以展现先生的治学历程为主。使用资料难免挂一漏万,记述容有疏漏,皆俟日后随时增补。至于先生生平其他事迹,自有日记及相关资料可考,毋庸赘言。
四、该书引用《汪宁生自订年谱》以先生逝世后家属增补本为准,简称《年谱》,系于各年之下,视为正文,加冒号及引号,以宋体字排印。
五、各年所列先生著作,其出版时间可考者,系于该年月之下;发表论文系于该年之末。对重要论著撮要钩玄,阐释大旨,,以明先生学问之博大精深;并如实记录学界对先生学术的推介与论争,以见先生治学之成绩与影响。
六、先生主要著作均已结集出版,晚年复经修订,编为《汪宁生集》四卷,凡四百万言。该书征引及辑录先生文字,除特殊需要之外,概以《汪宁生集》为准。
七、为全面反映先生学术范围及规模,《汪宁生集》未收文字,其与先生治学经历及学术思想有关者,采入该书,系于发表年月之下。书末附先生著述目录,以供读者参考。
八、该书亦征引他人文章,皆以反映先生治学历程、学术思想及取得成就为主,重要文章全文收录,次要者节录关键文字,或仅作概述。此类文字另起一段,以楷体字排印。
九、该书所征引文献,出版或发表时间跨度超过半世纪,因各时期出版标准不同,部分文字存在歧异或错漏。凡歧异文字,在不影响阅读理解的前提下,遵照当时出版标准,一般不作改动;明显的错别字于其后改正,加括号提示,如“沂沐(沭)流域”之类;漏字酌情补入,加方括号提示,如“[以]”之类。
一十、先生与国内外学术界一直保持良好联系,书信往还,多以切磋学问。这些信函可以概见先生的治学历程、学术思想和取得成就,并体现出国内外学术界对先生学术研究的反应,充分展示了先.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要影响。该书亦收录此类信函,其以论学为主要内容者全文收录,原文过长或不以学术为主题者,仅节录或引述其中讨论治学部分文字。
十一、凡征引文献悉注明出处,仅在首次详列出版信息,以后但注书(篇)名及页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