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数字媒体艺术导论(第2版)
0.00     定价 ¥ 5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4383266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宫承波(1966-),男,山东大学文学(文艺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民族学)博士后。长期致力于传媒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现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专业委员会主任、媒体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一视听传播学会会长、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教育联席会议秘书长等,并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评议专家、中央电视台栏目评议专家等。
  主持创办了《新传媒》学刊(2010年始,已出版24期)。
  有专著、合著十余部,主编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传播学纲要》(独著)、《新媒体概论》(主编)分别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8,2013);《中国动画史》(主编)、《春晚三十年》(主编)、《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合著)分别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著作一、二、三等奖(2015,2013,2011).《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合著)先后获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教育厅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3);、《新媒介生态下广播媒体的生存逻辑探析》、《新媒体文化精神论析》(独立作者)、《基于互联网“关联”属性的网络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先后获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论文一等奖(2006,2016)、二等奖(2012,2014),《“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独立作者)获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此外,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1993),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1993,1996),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2012)。
展开
内容介绍
  在传媒业界,所谓“媒体创意”现象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客观现实,但若要问什么是媒体创意,人们却大多说不清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对其语焉不详,甚至有些疑惑,都是正常现象。由于我们创办了一个媒体创意专业,所以也就时常有人向我询问,作为该专业的负责人,当然是回避不了的。
  从逻辑学的角度说,一个事物的概念可以分为内涵性的概念和外延性的概念,内涵性的概念是对所指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外延性的概念则是对所指事物的集合的概括。关于媒体创意,我们不妨把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个界定:即创新性、创造性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运用,其要旨在于因势而变、不断推陈出新,它是市场化时代媒介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是传媒发展的一生产力;其基本内涵,指现代传媒面向市场需求和变化,在信息建构与传播和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性或创造性的策略和构思——其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涉及传媒运作的方方面面,对此,可简要地概括为创意传播、创意经营和创意管理三大领域和范畴。
  为什么要进行媒体创意呢?有人说是媒介竞争的产物,这当然没有错,但仅仅认识至此还是粗浅的。其更为深层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这当然也包括对大众传媒的需求——正是广大受众这种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发了媒介竞争,由媒介竞争进而催生了媒体创意。事实上,这是媒体创意热兴的根本原因,也是近年来媒体创意产业以至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创意产业的发展呼唤创意产业人才,呼唤创意产业教育。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体上可以说需要三方面的人才,即创意方面的人才、创意经营方面的人才和创意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创意产业教育的三大领域,即创意教育、创意经营教育和创意管理教育。媒体创意专业正是应媒体创意产业发展需求,由中国传媒大学创办的一个面向传媒领域的属于创意教育方面的专业,可以说是回应业界需求、拥抱创意时代的产物。本专业自2003年起开始招生,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探索,如今专业定位已经明确,办学模式已基本成型,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基本稳定。
展开
目录
代总序拥抱创意时代
基础视野篇
第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概说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内涵辨析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特征及影响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与文化
第四节 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
第五节 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价值
第二章 数字媒体技术通览
第一节 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数字媒体技术的艺术化应用
第三章 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理论探源
第一节 象征主义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
第三节 未来主义
第四节 概念艺术
第五节 录影艺术
第四章 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理论关涉
第一节 媒介环境论
第二节 媒介异化论
第三节 媒介传播论
第四节 媒介融合论

实践视野篇
第五章 数字电视
第一节 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节 电视艺术的数字化转型
第六章 数字电影
第一节 数字电影技术与制作
第二节 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的影响
第三节 电影艺术新形态
第七章 数字游戏
第一节 数字游戏分类及特点
第二节 数字游戏设计与策划
第三节 手机游戏创意与传播
第八章 数字文学
第一节 数字技术对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文学艺术新形态

延展视野篇
第九章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产业发展概观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
第十章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第一节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概览
第二节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问题归纳
第三节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出路探索
第十一章 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国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初期:快速起步阶段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阶段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末期:繁荣发展阶段
第四节 21世纪至今:全速发展阶段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