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42520
  • 作      者:
    王传领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传领,男,山东聊城人,文艺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师从谭好哲教授。现任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兴趣为文艺传播和媒介文化。在《学习与探索》、《烟台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三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今全球电影界引人关注的好莱坞导演之一,其先后创作的十部电影不仅获得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还对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将对诺兰电影的叙事及文化特质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够获得对于诺兰电影更为深刻的全面认知。
展开
精彩书摘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文化研究》:
  二 道德逻辑的模糊
  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的谱系中,道德从来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无论是植根于哪种文化之中,道德都会衍生出一系列较为类似的认知概念,如正直友好、真诚善良、团结互助等。这些相似的认知概念不仅为产生于各种文化之中的法律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也为法律的制定奠定了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的基础,还为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构建了可行通道。因此,对于道德的阐述始终都是社会学与哲学的研究重点。自中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等各方面因素的促使之下,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而在导致这些变化的诸多因素之中,康德(ImmanuelKant)的道德哲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康德看来,道德哲学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和“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实践理性批判”。而在邓晓芒教授看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实际上呈现出了明显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层次,即由通俗道德哲学向道德形而上学、继而向实践理性批判的演进。在通俗道德哲学层面上,康德由普通大众的日常道德观念切入,指出人的理性是一种“应当给意志以影响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意图是实现包含着善良意志在内的“义务”,只有出于这种义务的行为才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道德理性知识。作为一个普通人,“即使不教给他们任何新东西,只需像苏格拉底所做的那样,使他们注意自己固有的原则,因而不需要任何科学和哲学,人们就知道如何做才是诚实的和善良的,乃至于智慧的和有德的”。当然,这种通俗道德哲学仍然保留着素朴的本质,它仍然要依据更高级的哲学指导下才能发挥正确的作用,因此其必然要上升到道德形而上学。在道德形而上学层面上,康德实际上是将其淬炼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即将人的行为准则上升为自然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条件和前提下均能成立,并展开对于“道德律”的自然淘汰。不仅如此,康德还认为,主观目的是可以随时变化的,只有客观目的才是一切理性者普遍且必然的目的,这种客观目的就是“人格”。也就是说,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要以人为目的,而不是将人当作手段来使用。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康德提升了自由意志的权威,认为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只有自律才是最高的道德律。正如其所言,“有理性的存在者任何时候都必须把自己看作在一个通过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而在实践理性批判层面上,康德主要考察的是道德律如何成为现实并发挥普遍作用的问题。他认为,如果要使意志的准则成为普遍法则,那就必须通过“自由意志”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为在他看来,自由虽然是先验的,其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但是“因为如果不是道德律在我们的理性中早就被清楚地想到了,则我们是决不会认为自己有理由去假定有像自由这样一种东西的(尽管它也并不自相矛盾)。
  ……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现象级导演诺兰
第二节 诺兰电影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诺兰电影研究策略

第一章 “电影作者”诺兰导演综述
第一节 诺兰导演及其作品综述
一 诺兰的导演历程
二 诺兰的电影作品
第二节 诺兰电影的整体评价
一 诺兰电影的口碑与评分
二 诺兰电影的票房成就
第三节 诺兰的“电影作者”属性
一 好莱坞最后一位“电影作者”
二 迥异于传统的“电影作者”

第二章 诺兰电影叙事奇观的呈现
第一节 诺兰电影中的叙事母题
一 流浪与回家的双向徘徊
二 现实且虚幻的叙事场景
第二节 诺兰电影中的身份与道德
一 身份的认同与错位
二 道德逻辑的模糊
第三节 诺兰特色的电影叙事奇观
一 多种叙事方式的有机结合
二 繁复故事悬念的交错设计
三 复杂的想象与简洁的剪辑
四 时间的异延与空间的构建
第四节 诺兰电影叙事奇观的意义呈现
一 文化工业时代非机械复制的作品
二 电影文化内涵的隐喻、转换和触发

第三章 诺兰电影的内在文化特质解读
第一节 诺兰电影中的文化批判
一 《盗梦空间》:二元对立系统的不确定性
二 “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难以为继的准则与权威
三 《记忆碎片》:对理性至上主义的批判
四 《星际穿越》:对传统思想同一性的质疑
第二节 诺兰电影中的文化博弈
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成就
二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与妥协
第三节 诺兰电影中的美式文化传播
一 作为美式文化传播载体的诺兰电影
二 作为文化传播“异托邦”的诺兰电影

第四章 诺兰电影文化特质的跨文化表达
第一节 诺兰电影中的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
一 象征文化帝国主义的诺兰电影
二 裹挟意识形态暴力的诺兰电影
第二节 诺兰电影中的文化普遍性与差异化
一 普遍性: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文化共通点
二 差异化:以文化主体性为内涵的独特呈现

第五章 诺兰电影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启示
第一节 突破文化民族主义框架的束缚
第二节 注重培养中国电影的重要“IP”
第三节 强化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地位
第四节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话语体系
第五节 警惕当代文艺的“后真相”症候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克里斯托弗·诺兰主要导演作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