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当代美学与批评理论丛书
0.00     定价 ¥ 6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10193892
  • 作      者:
    肖琼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肖琼,女,1972年生,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和云南财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当代文化批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各1项,主持云南省社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教育部和省社科出版资助各1次,获校科研成果奖20多项,专著《伊格尔顿悲剧理论研究》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悲剧作为对人类苦难和痛苦的表述,与整个社会的统一幻象保持一种游离分裂状态,拒绝同质化和同构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力图从悲剧的角度来阐释现代性,揭示现代社会发展更为复杂的动力性结构。
  《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当代美学与批评理论丛书》从“审美的政治转向”理论背景出发,从现代性危机中悲剧观念的转型、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悲剧的批判之维、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主体的重构、马克思主义与悲剧的革命之维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批判立场和理论活力,为我们提供观照未来的新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当代美学与批评理论丛书》: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人是精神。精神就是那自我。而自我是一个关系,一种使自己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关系,或者,那自我处在那关系中。所以,人是一种综合,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现世的与永恒的、自由和必然性的综合。而人要成为自我,还需要一个设定它的力量。在克尔凯郭尔看来,上帝作为人的设定力量可以让自我成为自我的。然而现实中自我也可以通过其他来设定,比如爱情、权力、财富、荣誉、名望、伦理道德,甚至包括自己等等。但是克氏认为通过“自己”和通过“其他”来设定的自我都必然是绝望的,因为这些与自我形成的是一种错误关系。马尔库塞曾经深刻地提出,人类的各种需求,除了生物性的需求外,还必须在一定的外在条件影响和作用下,才有可能转化为人的需要。而在这转换过程中,“对某种事情是做还是不做,是赞赏还是破坏,是拥有还是拒斥,其可能性是否会成为一种需要,都取决于这样做对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是否可取和必要。”也就是说,人的需要并不仅仅是个心理学问题,还是个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文化问题。马尔库塞区分了人的“需要”和“需求”、“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他指出,那些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是“虚假的”需要。进入到现代社会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往往迷幻于社会充裕的财富在物质需求上的满足感,而认识不到人的需求已受外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所驯服和操纵,已经变成人的“虚假需要”。例如现实生活中诸如休息、娱乐、被广告刺激着来消费、爱别人之所爱、恨别人之所恨等等需要,其实只是一些“虚假的需要”,人的真实的意愿和真正的需要却在虚假的满足中潜在地迷失了。在我看来,这段话怕是对克尔凯郭尔所描述的现代人生存的绝望状态最生动的诠释了。所以绝望正是自我的错误关系。“那绝望的错误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错误关系,而是一个处在一个使自己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关系中的错误关系,并且是由一个其他所设定的;所以,在这个为自己而在的关系中,那错误关系——针对那设定了它的力量——也同时无限地反思其自身。”
  绝望可以无限地反思自身,也就可以逼迫自己反思自我。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根本的绝望有两种形式:绝望地不想要是自己和绝望地想要是自己。绝望地想要是自己是因为它想要一个他所不是的自己,比如那魔鬼的绝望。魔鬼绝望地想摆脱上帝,试图自己设置自己;而绝望地不想要是自己,是因为它不想要上帝设定的自我,甚至想要成为一个其他,而不是他自己。这样,通过自我的反思意识,绝望者终于理解到,他固执地坚持软弱的自己的行动其实是一种对抗,是一种绝望状态中升华起来的一种反抗精神,也是后来伊格尔顿所强调的现代后悲剧精神。于是,绝望者的错误性自我关系被理解成对抗性的自我关系,并带来自我和行动的转向。
  ……
展开
目录
绪论 审美的政治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对悲剧的政治研究
第一章 现代性危机中悲剧观念的转型
第一节 何为现代性?
一、现代、现代化与现代性
二、詹姆逊对现代性理论的批判与反思
三、现代悲剧:作为现代性的叙事方式
第二节 当悲剧遭遇现代性
一、美学的兴起
二、悲剧的现代转型:从作为文学形式的悲剧到作为美学观念的悲剧
三、现代人的绝望与悲剧救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悲剧与现代性问题
一、从审美现代性到悲剧性现代性
二、上帝在悲剧中:现代价值体系的生成源泉
三、悲剧变成了现代主义:作为现代性批判的悲剧模式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悲剧的批判之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立场和逻辑起点
一、异化和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两大维度
二、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
三、悲剧与意识形态: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现代性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作为现代性批判模式的现代悲剧文学
一、小说的兴起和悲剧叙述的转型
二、幻象与现实: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悲剧性张力与乌托邦想象
三、悲剧性反讽:现代主义文学的修辞和形式实验
四、后悲剧精神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第三节 从立场到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作为一种批评形态的悲剧美学
一、批评的任务:从科学性转向政治性
二、悲剧的形而上学和概念化的悲剧美学批评
三、悲剧理念和寓言批评
四、替罪羊机制与政治批评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主体的重构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悲剧的革命之维

结语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