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似乎是某种高雅的事业,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研究常常以曲高和寡而孤芳自赏。但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都是关注实践的。学术研究应回应现实问题的呼唤,学术研究说到底不过是运用人类的智识去探究人类生活的困境,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去发现解决问题的路径,最终不断改善人类生活的境遇。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这一简要论断是对学术研究实践属性的精辟概括。
在此意义上,我们倡导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走出象牙塔,关注我们身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跨文化实践。中国正以从没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波澜壮阔的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吹响了中国跨文化国际行动的号角。可以预见,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逐步实施,人类将目睹有史以来大规模的跨文化交流景象——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一伟大的跨文化实践为中国的跨文化研究者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与此同时,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政府与时俱进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理想。世界不同文化之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强烈地互动、冲突和交融。不难想象,人类未来的福祉将取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在这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进程中,跨文化研究者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跨文化研究不仅要走向实践,而且要代领实践。跨文化研究者应勇立跨文化实践的潮头,用跨文化研究的智慧去武装跨文化实践者,赋予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敏感和对文化他者的共情,为化解文化冲突提供良策,为增进文化理解注入动力,为促进文明互鉴开辟通途。
期待中国的跨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跨文化实践,不断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研究理论创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