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流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与1848年的革命风暴联系在一起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而《共产党宣言》的写作,直接的原因就是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主要成员是德国工人,但同时还有来自欧洲多个国家的成员;它的成立,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西欧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170年的发展史一开始就是实践史。共产主义者同盟一经建立,就投入了1848年革命的斗争,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在革命风暴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发展。在革命爆发后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即建立了新的同盟中央委员会,马克思任主席,恩格斯为中央委员,直接领导各国盟员特别是德国支部的斗争,直接革命失败后的科伦审判切断了经典作家与欧洲大陆的联系。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1848-1849年的群众革命斗争的时期,是他们一生活动中最令人瞩目的中心点。”①为了研究这次实践的经验教训,以便无产阶级能够在下次斗争中取得更大的成就,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科学社会主义的名著。在这些著作里,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提出无产阶级必须以暴力革命打碎旧有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马克思说:“如果你查阅一下我的《雾月十八日》的最后一章,你就会看到,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不应该再像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②正是1848年革命的实践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最一般的历史原理向相对具体的革命道路的发展。在1848年革命与1871革命的间歇期,经典作家一方面推动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资本论》这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经济学基础的巨著,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夯实,与实践的牵引作用关联密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既是为即将来临的革命做好理论准备,也是为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内部击溃各种臆想的理论,为无产阶级准备科学指导。
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又一个高潮。马克思恩格斯不但亲自给予公社以指导和帮助,还领导第一国际派出大量人员奔赴巴黎,与公社社员并肩战斗。3月18日革命爆发和公社宣布成立后,他们便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细致分析了他们所能够得到的一切来自巴黎的信息。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国际总委员会便通过了马克思所写的《法兰西内战》。《法兰西内战》是极其重要的科学社会主义文献,这部著作总结了巴黎公社实践的经验教训,并把它上升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用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从1848年革命试图夺取政权到1871年革命试图巩固政权,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从源到流的进步。
1917年的十月革命,由于有了从前两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无论是在夺取政权这个步骤上,还是在巩固政权这个环节上,都获得了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由此得以更进一步,开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正如1848年的实践经验和1871年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方面的基本理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在落后国家通过各种类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自己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列宁的继承者本应像列宁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在夺取和巩固政权方面的遗产那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列宁关于通过利用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可惜的是,斯大林迅速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并逐步形成了苏联模式,并为其他更为落后、更应借鉴列宁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直到中国反思了国内外的经验教训,重新在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改革,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才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可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实践史,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也自成源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