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能量决定家庭的深度》:
在家庭教育中,缺少了父亲的参与和影响会怎么样?对这个问题,我只能用两个字来回答,即“遗憾”。
1
父亲,既是一个庄严的称呼,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之中都无法忽视的存在。他在身边时,或许我们难以察觉他的重要性.可父亲一旦缺席,我们前路迷茫时再无人如灯塔般指引前行.恐惧忧伤时再无人如大山般安定人心,衣锦还乡时更无人警示居安思危。
父亲就如同我们身边看不见摸不着却不可或缺的氧气.也如心理学家格尔迪所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为了挣钱养家,一位父亲日日加班至深夜才回家,偶尔看见等在门口的6岁儿子,也只是精疲力竭地笑笑,却没注意到~L--7-日渐低落的情绪。
直到有一天,父亲照常一笑让他去睡,可儿子却站着没动.好一会儿扭捏着问道:“爸爸,你每天赚多少钱?”
“不睡觉问这个干什么?这些你不用管。”父亲工作累得不行,语气有些烦躁。
儿子吓了一跳,可还是坚持问着:“爸爸,你就告诉我吧,我真的想知道。”
“两百。”父亲不耐烦地说道,脱了外套往里走。
谁知儿子却拽住了他的手,犹豫着小声说:“爸爸,那你可以借我一百块钱吗?就一百。”
“没有!爸爸一天到晚工作挣钱容易吗?这么晚了,你也不问我累不累,就知道伸手要钱,就不能少买点玩具!”父亲顿时怒了,把儿子吼得迅速掉头跑回了房间。
等洗漱完毕之后,父亲才冷静下来,想起儿子平时很少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今天这样难道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父亲来到儿子的房间,见他还没睡,递过去一张一百块的钱,问道:“你要钱干什么?”
儿子眼睛一亮跳了起来,跑到桌边从一个小铁盒里摸出一张一百块,放在父亲手心里,笑了起来:“爸爸,两百块,够了!”
父亲却满是不解:“够什么?”
“够我买下父亲你明天的时间了呀。”儿子满脸的期待和小心翼翼,“爸爸,明天是我的生日,你能陪我一起过吗?”
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经由你而来,却不是你创造的。跟随你却不属于你。你是弓的话,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飞箭。”一个家庭是由父亲和母亲两个家长共同支撑起来的,主要负责挣钱养家的父亲,也必须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重要性,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去,和妈妈一起引导孩子成长。
2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过一项研究成果:如果某个孩子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能和父亲一起度过,那么他的智商要比其他未能得到陪伴的孩子要高。这一点也有其他许多实例和科研结果证明过,孩子的健康成长绝对离不开父亲的陪伴。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关注,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来博取关注,可很多父亲往往会忽视孩子的这一点情感需求。但只要父亲愿意每天分出几个小时关注孩子,孩子的一生都会因此发生变化。
著名思想家马克思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堪称楷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会时常抽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并不华丽的屋子里.椅子在孩子们的想象和摆弄中成了“马车”,马克思则是“这辆马车”的马。孩子们欢快地挥舞着“马鞭”,“马儿”配合地表演.气氛欢乐。那时,马克思的女儿们最常说的便是,“爸爸是一匹好马”。
对马克思家的女儿们来说,每个星期日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专属于她们和父亲的。这一天.马克思会抛下一切工作,兴致高昂地带上女儿们出去游玩。正因为这每一个星期日马克思的陪伴和教导,他的女儿们才会在见识和意志方面远远优秀于同龄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