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你就无法清晰读懂整部世界历史。
煌煌一千年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拜占庭帝国饱经沧桑,历尽兴衰。从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年这座城市被土耳其攻陷,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长达1100年,这也使它一度成为当时文学、艺术、法律以及学术的繁荣“世界中心”。拜占庭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关于征服、创建、兴盛与衰亡的帝国变迁史,还是一段精彩纷呈的魅力文化之旅。
拜占庭帝国在浩长的历史烟云中浮浮沉沉,将君士坦丁堡的辉煌与精致融进古铜色的雕塑,它曾在强盛时傲视群雄,屹立于欧洲之东;也曾饱受瘟疫与战争的摧残,最终在炮火中沦陷,却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迹和遗风余韵。
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不落窠臼,打破传统的研究模式,将拜占庭帝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行了通俗解读。前8章通过描述每一时期的主要事件与人物,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更迭与领土变迁,探讨了帝国的经济基础以及文化创造,第9章则讲述了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的尾声。拜占庭帝国的千年历史既充满波折变化,又具有较强的延续性,无论是对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君士坦丁一世的崛起
君士坦丁一世的父亲是君士坦提乌斯,母亲叫作海伦娜(Helena)—— 很可能出身卑微,也许只是一个情妇。在父亲去世后,君士坦丁一世于306年被父亲的军队在约克拥立为皇帝——此时,他到底是被称为奥古斯都还是恺撒倒是无关紧要。不管怎样,在307年塞维鲁斯被杀害后,君士坦丁一世娶了马克西米安的女儿福斯塔(Fausta),并被提升为奥古斯都。一年之后,四帝共治制的现任君王和前任成员在维也纳郊外的卡农图姆(Carnuntum)会面,商讨当前局势并筹划未来蓝图。李锡尼(Licinius)被增添进了统治集团,不久之后四位君主都被称为奥古斯都。但是帝国管理机构经过第二轮重组之后,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稳定了。
帝国元首之间的内斗死灰复燃:马克西米安卷土重来,挑战君士坦丁一世,但这只是昙花一现,因为他很快就被击败了。当时他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不在身边,因此躲过一劫。马克森提乌斯决定步其父亲的后尘,以罗马城为据点向君士坦丁宣战,结果在312年也被击败。如此一来,君士坦丁一世赢得了罗马民众和罗马元老院的感激与支持。这场战事被镌刻在君士坦丁凯旋门上保存至今。 311年,伽列里乌斯去世,在这之前他已经正式结束了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并允许他们享有宗教自由。但后世的人们错误地将其归功于李锡尼和君士坦丁一世所颁布的《米兰敕令》。马克西米努斯加紧攻占了伽列里乌斯在小亚细亚的领地,随后又恢复了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行为。他在313年被李锡尼打败并杀害,后者在同年迎娶了君士坦丁一世的妹妹,从而加强了这两个在位皇帝之间的关系。然而他们之间的和平没有维持多久。316 324年间,君士坦丁一世对李锡尼发动进攻,两次入侵对方的领地,并且在两次战争中君士坦丁一世都通过打宗教牌而成功战胜了李锡尼(李锡尼曾经迫害基督教徒,于是君士坦丁一世把自己扮演成他们的拯救者)。
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克里索波利斯(Chrysopolis)获得了征战李锡尼的最终胜利,这标志着四帝共治制的终结,以及他独自统治罗马时代的开始。为纪念这一辉煌成就,君士坦丁一世将新首都最终选在了欧洲与亚洲交界处的古希腊人迁徙地拜占庭,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而它恰好与克里索波利斯隔海相望。君士坦丁一世开始雄心勃勃地改造这座城市,以使它适应作为新首都的角色,具备举行庆典和政治管理方面的功能。君士坦丁一世开始了一系列行政改革,以完成和推进这项在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就被发起的议程。就财政而言,他对货币的改革最为重要,影响也最为持久。
在309或310年的时候,一种纯度很高的新金币——苏勒德斯被创造出来,它重约4.5克,并且与银币(它的重要性迅速下降)和在日常交易中大量使用的铜币保持固定的兑换比率。铸造这种金币的原料来自退位皇帝们先前统治的一些地区,有时来自抄没被贬黜的官员、地区统治者以及异教寺院(见下一章)而得到的大量财产。苏勒德斯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货币,并且它的这种坚挺状态一直保持到了11世纪。
由于税收和政府官员的工资都是用苏勒德斯来支付,所以它的流转方式应当是这样的:先是政府要求人们用黄金缴纳赋税,然后这些税收又用于支付政府官员的薪酬。由于这种货币使用成功、价值稳定,所以对君士坦丁一世统一拜占庭帝国的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这个时期,在商业交易中引入了一种新的税收——金银税b,这表明当时的贸易收入相当可观。国家有自己的工厂,可以生产武器等基本商品。它一方面可以靠自己的财力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另一
方面,无论何时某种原材料实在匮乏,还可以通过实物捐助以及在各省强制购买的方式进行解决。
军队改革是君士坦丁一世改革的另一个方面。他略微扩张了军队规模,并且把在戴克里先时代就确定下来的结构重心进行了调整,决定组建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野战军,由皇帝本人直接领导,有权在必要的时候对任何地区进行干预。此外,他还采取措施加强政府对军队的支持,例如将荒地赏赐给退伍军人,并免除他们的赋税。通过这种方式,他既可以保证农业生产不受干扰,又能够避免军队对他产生不满情绪。最后,他还规定驻扎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家近卫军士兵可以获得免费的食物配给。
目录
导 言 何为拜占庭
认识拜占庭 // 001
物质社会 // 007
帝国危机 // 012
君士坦丁一世的崛起 // 018
第1章 东罗马帝国的建立(330491)
君士坦丁一世去世之后 // 029
罗马帝国分裂 // 032
帝国早期的社会结构 // 041
社会稳定与经济扩张 // 043
巨大变化 // 045
君士坦丁堡 // 049
第2章 地中海的主人(491602)
联盟策略 // 057
查士丁尼时代 // 060
查士丁尼之后的帝国 // 068
权力的回收 // 072
皇帝与帝国精英 // 075
“世界末日” // 077
统治痕迹 // 078
第3章 谈判与背叛(602717)
抗击入侵者 // 087
混乱的政局 // 092
缩水的资源 // 098
四面楚歌 // 101
生活还要继续 // 105
第4章 从生存到复兴(717867)
伊苏里亚王朝纷争 // 113
相对稳定的时局 // 123
元气恢复与军队重构 // 129
皇帝兼教士 // 134
文化复兴 // 136
东西裂痕 // 138
第5章 扩张与辐射(8671056)
马其顿王朝 // 143
帝国的反攻 // 149
土地、商业与军事贵族 // 158
皇帝、牧首和教皇 // 164
恢宏的艺术成就 // 166
第6章 短暂的兴盛(10561204)
军事贵族的统治 // 175
西方势力的冲击 // 180
重构经济 // 190
各自为政 // 194
遏制措施与人文主义 // 196
第7章 分裂、被攻陷与复建(12041341)
四分五裂的帝国 // 207
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崛起 // 214
社会经济的多样性 // 222
文化复兴 // 228
第8章 走向没落(13411453)
内战不休 // 237
最后的喘息与陷落 // 246
国穷民富 // 251
坚持还是改变 // 255
第9章 尾声
帝国的最后一幕 // 267
交汇与融合 // 272
“拜占庭”在欧洲 // 279
研究“拜占庭” // 284
今日“拜占庭” // 289
附 录 拜占庭周边的民族与国家 // 294
致谢 // 302
延伸阅读 // 305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狄奥尼修斯·史塔克普洛斯把拜占庭帝国从330年, 直到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的整部历史做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讲解。在介绍拜占庭帝国历史方面,作者具有可靠性。这是一部由卓有建树的拜占庭历史研究专家精心打造的皇皇大作。
——埃夫丽尔·卡梅伦(Averil Cameron)
高级英帝国女勋爵士,不列颠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晚期安提阿和拜占庭历史学教授
这个世界的历史如果缺席了拜占庭,将会变得苍白乏味。作者驾轻就熟地带领我们在历史的海洋中穿梭航行,重游拜占庭那段冲击感官的魅力之旅,让我们再度体验到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以及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印迹。这本书是帮助读者了解帝国千年历史的一部理想著作。
——贝塔尼·休斯(Bettany Hughes)
历史学家,《伊斯坦布尔:三城记》作者
拜占庭的千年历史,帝国的文化变异与领土变迁,其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但诸多历史记载却自相矛盾,人们对此也争议不断。要想简洁清晰地描述拜占庭帝国的主要特征、发展动力与艺术成就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作者却优雅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把浩瀚的史料与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提炼,并进行了生动的分析与阐述,既给初学者提供了基本的史学知识,也能激起专家学者们的探讨兴趣。
——乔纳森·谢泼德(Jonathan Shepard)
《剑桥拜占庭帝国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