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蒋梦麟述怀/流金文丛
0.00     定价 ¥ 4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2608
  • 作      者:
    蒋梦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流金文丛》六种书所收篇目部分为20世纪上半叶刊布,其语言习惯、遣词造句等有较明显的时代印痕,且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为尊重历史和作者均依原版本照录。
  《流金文丛》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等)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若同一专名在同书、同文内译法不一,则加以统一。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
  《流金文丛》数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在不损害原义的情况下,从现行规范统一校订。
  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表示。
  《流金文丛》编校过程中对前人整理成果多有借鉴,谨表谢意。特别要感谢梅贻琦侄儿梅祖麟、罗家伦女儿罗久芳、成仿吾女儿成其谦的鼎力支持。
展开
精彩书摘
  《蒋梦麟述怀/流金文丛》:
  我们未讨论知识阶级的责任问题以前,先须问谁是知识阶级中的人。现在所谓知识阶级,大都指投身教育事业者而言,其次为出版界的著作者和编辑者,再其次为其他操必以高等学术为基础的职业者,再其次为散于各界中之对于学术有兴味者。教育界及著作界以知识为终身职业,故为知识阶级之本位,余者只可谓与知识阶级接近者,因其职业本不为单纯之知识。若以全国之人口、区域两者而论,此种人在中国实居少数。以少数之少数,欲负何等重大之责任,而能胜任愉快者,实为不易之事。
  更进一步,知识界是否能成一阶级,在今日中国亦属一疑问。因既成一阶级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在社会上必占有一种相当的势力。第二,本身必有一种团结和组织。现在中国的知识界,不能谓在社会上无相当的势力,亦不能谓无一种比较的薄弱的团结。但组织两字,实在还谈不到。现在所有的组织,或者为太近于形式的,定期开几次会,通过不关痛痒的或肤浅可笑的几个议案,打几个铺张门面的通电。即使有几个有价值的议案,事后大家也都忘了的。或者为特别事故,临时结合的团体,风潮一过,就无人过问。
  照此看来,我国所谓知识阶级,人数既少,又加散漫无组织,哪里配当得起这个名称。所以在社会上,虽占有一部分的势力,其薄弱也可想而知了。不过其中还有几个个人,比较的思想尚清楚,事实尚能研究的。这几个个人有时发言,尚能唤起一般人们的注意。所以外面的人看着,似乎有一个知识阶级存在于中国,实际上亦不过是一个“纸糊老虎”罢了。只要“有枪阶级”的枪刺一戳,就成一个窟窿,从窟窿窥视,里面是一个空架子。不过有几个人,尚能在“纸虎”以外单独的奋斗,这“纸虎”也仅仅因为靠着他们的奋斗,还在那边雄赳赳的蹲着!
  “纸虎”终有一天要戳破的。奋斗的同志们呀!你们也何苦要这个“纸糊老虎”。现在所谓什么会,什么团体的本身,是要不得的了。其中的个人,快快释放出来,单刀直入的奋斗。匹夫之勇,究比睡觉的大队人马好些。
  外边的人们,要认这几个个人,为知识阶级的代表也好,只认他们是个人也好。只要是精神上的联络,暂时无形质上的组织,也不妨事。与其为奄奄无生气的组织,不如和活泼泼的个人联络。
  我们把所谓知识阶级的现在的地位和状况解释明白后,我们可以谈外界的人们,对于知识界的希望了。外界的人们所最关心的,就是切身苦痛。大多数的人们,大凡利害不切身,是不顾问他的。这也是人类共同的弱点。一旦痛苦切身,有能力的,就直接求解免的方法,间接求他方之同情和助力。能力薄弱的,自己无求直接解免的能力,就间接的希望他人代为解免。乱世愚民希望“真命天子”出现,乡民遇水旱之灾,希望老佛爷发慈悲心,都是从这个心理中出来的。就是我们希望军阀自己觉悟的人,也是同一心理。然而要希望军阀自己觉悟,只是希望老虎不吃人了。
  “真命天子”是不会出来的,北京城里有了一个“假命天子”,前几日还被人撵跑了(指溥仪被逐出宫)!老佛爷坐在莲花上,在极乐世界里闭了眼打坐,早忘却了我们小百姓。老虎不吃人,是生物学上所不许的。
  自己无直接解免痛苦能力的人们,他们的希望不会临到知识界的头上来的。知识界现在所负的责任,在尽力符间接求同情和助力的人们的希望。知识界也可以间接求他们的同情和助力,不必抽象的唱救国拯民的高调了。抽象的国和民,是无从着手拯他们的。
  ……
展开
目录
幽寄写心
北大之精神
初到北京大学时在学生欢迎会中之演说〇〇四
北京大学的近状致张东荪的信
北京大学开学词
北京大学二十三周年纪念日演说辞
改变人生的态度
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
新文化的怒潮
这是菌的生长呢,还是笋的生长?
北大学生林德扬的自杀
知识阶级的责任问题
个人之价值与教育之关系
进化社会的人格教育
学生自治
学风与提高学术
杜威之人生哲学

《西潮》节萃
乡村生活
童年教育
家庭影响
继续就学
参加郡试
负笈西行
美国华埠
纽约生活
急剧变化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扰攘不安的岁月
中山先生之逝世
战云密布
抗战初期
战时的长沙
大学逃难
……

《新潮》节萃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