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与八省区毗邻,是京津冀、东南沿海等经济腹地“西出北上”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内蒙古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契机。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有鉴于此,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强强联合,合作撰写了该书稿。本书共分五部分,分别介绍了内蒙古的战略定位、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对“五通评估”和中欧班列下“港口-腹地”建设的评估;分析了内蒙古对外开放的优劣势和机遇、威胁;陈述了如何让内蒙古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实现开放新格局;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应指数和评估体系。
一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对外开放基本情况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外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内与黑吉辽晋冀陕甘宁等八省区毗邻,是京津冀、东南沿海等经济腹地“西出北上”的重要通道和枢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内蒙古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有利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a
内蒙古作为我国边疆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对外开放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从战略、政策和项目等层面获得了较大支持。
(一)战略定位——向北开放重要窗口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经历了从以沿海开放为重心,向沿海与沿边均衡开发并行的过程。内蒙古对外开放战略的发展结合了国家的开放战略和内蒙古自身发展形势,逐渐形成了以“向北开放”为核心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20 世纪 90 年代,内蒙古面临着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裕,但资金短缺、智力资源不足、民营经济发展较弱的形势。据此制定了“北开南联”、向北开放战略。到 2000 年初,内蒙古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调整为“北开、东联、西出”。a 在 2011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依托重点口岸和合作园区,加快国际通道、对外窗口及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深化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努力构建面向北方、服务内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a 2015 年 11 月《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获国家批复,标志着内蒙古“向北开放”由构想成为战略。2016 年 11 月 26 日,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构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强调要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蒙俄的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二)政策支持——中蒙俄合作桥头堡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随后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布局, 其中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而内蒙古是该走廊的重要战略节点。在此形势下,内蒙古积极搭乘“一带一路”建设的快车, 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所做出的指示:“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a“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内蒙古作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内蒙古也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文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2015 年3 月,经国务院授权, 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要求内蒙古要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共同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b2016 年 6 月,中蒙俄三国共同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明确了三国合作的宗旨、原则、领域、机制、资金来源等具体内容。2016 年 9 月,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正式公布《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多边合作规划正式启动。
另一方面,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内蒙古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深入推进“中蒙俄经济
走廊”建设,前后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和文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和蒙古国交往合作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内蒙古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同蒙古国合作规划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16—2035 年)》
《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蒙古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方案
(2016—2020 年)》等。
(三)项目建设——中欧班列与口岸经济
《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启动后,内蒙古依托外接俄蒙的优势,加速推进一系列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拥有铁路、公路、航空 18 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为重点发展的口岸和支点。满洲里口岸是中国沿边口岸中唯一的公、铁、空三位一体的国际口岸,也是唯一实行 24 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2018 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
境中欧班列共 1801 列,同比增长近四成,数量接近过去五年的总和,货值 87.28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五成。a 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经这个口岸的中欧班列出境线路有 34 条,入
境线路有 18 条,入境线路较去年增长了一半以上。货源地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华南、中南、西南等地区,货物出口至俄罗斯、德国等 13 个欧洲国家 28 个城市。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连通蒙俄、直达欧洲的主要运输通道,2018 年共运行中欧班列 1052 列,同比增长 80%。经该口岸进出境班列线路已达 27 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 1314.28 万吨,同比增长
?%。运输的货物有从服装、玩具等生活用品为主向电子产品、汽车、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加的趋势。b 产能合作方面,
2018 年 4 月中蒙签署加快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合作文件,11 月双方在合作区发展方案方面达成共识,2019 年 6 月,建立中蒙二连浩特 - 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协议正式签署。二连浩特 - 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成为中蒙之间首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满洲里市进口资源加工园区被商务厅认定为自治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对外开放实证评估
内蒙古对外开放建设既属于国家对外开放整体布局的一部分,同时在新时代内蒙古也要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因此课题组从全国各省市对外开放情况和内蒙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两个方面,对内蒙古的对外开放实践进行量化评估。
(一)对外开放情况评估
宏观把握内蒙古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对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组引用“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总体评估内蒙古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基本水平。基于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在 2008—2017 年对外开放度情况进行分析。经对全国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指数统计后发现,过去十年间,几乎所有省区市的对外开放度都有所上升,其中多数省区在十年中保持了比较稳健的综合开放上升趋势。
2008—2017 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天津、福建等省份始终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北京、上海和广东稳居前三位,且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在综合开放度上呈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同时,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和新疆等西部省份综合开放水平始终位于全国后列,与东部省份有很大差距。但整体来看,十年间上述省份的对外开放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以十年间各省份综合开放度和人均 GDP 变化情况做比较,可以发现全国对外开放指数综合得分均有提高。
聚焦内蒙古的对外开放,2008—2017 年其对外开放综合排名一直处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较低水平,排名仅高于宁夏、贵州、甘肃、西藏和青海等地。与中欧班列另一个重要的出境通道——新疆相比,内蒙古仅在 2008 年和 2017 年的对外开放指数得分以微弱的优势高过新疆。从以上十年数据来看,直到
2017 年内蒙古的对外开放指数得分才突破两位数,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的速度也亟待提升。
—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对外开放基本情况
(一)战略定位——向北开放重要窗口
(二)政策支持——中蒙俄合作桥头堡
(三)项目建设——中欧班列与口岸经济
(一)对外开放情况评估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对外开放实证评估
(二)内蒙古对外开放“五通评估”
(三)中欧班列下“港口 - 腹地”建设评估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
SWOT 分析
(一)内蒙古对外开放的优势分析
(二)内蒙古对外开放的劣势分析
(三)内蒙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机遇
(四)内蒙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面临的挑战
四 “一带一路”倡议下内蒙古全面提升对外开放
水平对策建议
(一)加强整体战略规划,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优化政策协调,做深做实全面对外开放
(三)强化设施联通,构筑互联互通大动脉
(四)推进经贸畅通,深化对外经济新网络
(五)强化资金融通,构建现代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六)深化惠民工程,发展丝绸之路新友谊
(七)增强专业支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智联平台
附录 1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
附录 2 内蒙古自治区对外开放“五通指数”评估体系…
附录 3 进一步深化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合作研究…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