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萨拉热窝100年
0.00     定价 ¥ 3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24132083
  • 作      者:
    [日]梅原季哉
  • 译      者:
    张大维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梅原季哉,《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1964年生人,1988年毕业于国际基督教大学(ICU)教养学部,后进入《朝日新闻》,开始记者生涯。曾以特派员的身份到访布鲁塞尔、维也纳、华盛顿等地,后又在国际报道部担任过编辑部主任等职。

之地最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最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展开
精彩书摘

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延续的时间并不久。1463年,从南方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了他们的统治。波黑成为奥斯曼帝国下属的省,而省首府是当时繁荣的贸易中心——萨拉热窝。在皇帝(苏丹)兼任哈里发(伊斯兰世界最高领袖)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波黑地区也逐渐伊斯兰化。斯拉夫系居民,特别是其中被基督教视为异端的波格米勒派信徒中,很多人改宗伊斯兰教。居住在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改信伊斯兰教的人也相对较多。

现在的萨拉热窝老城区,仍然能看到很多红瓦白墙、使用木制梁柱的低层民居,从这些民居中仍然能看出当时的工商业者留下的痕迹。

而现在的文化习俗中,也能感受到土耳其人统治留下的浓厚色彩。

比如说当地有一种咖啡人称“土耳其咖啡”,即将咖啡豆磨成很细的粉末,再用水煮后饮用,虽然在城市中的咖啡馆一般见不到,但是如果走到乡间的普通人家看一看,就会发现这种做法仍然十分常见。而将羊肉剁碎后烤制而成的萨拉热窝著名特色菜“c'evapcˇic'i”,在前南诸国仍然十分常见。之所以一般原料使用羊肉,正是因为受到伊斯兰教视食用猪肉为禁忌这一点的影响。

在波黑地区,现如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占人口四成多的“波什尼亚克人”。内战期间,包括《朝日新闻》在内的众多媒体多称之为“穆斯林族”。他们是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改宗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的子孙后代。

就这样,宗教差异确立了该地区的民族认同。而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信仰自由,因此三个民族也能够长期共存。

在这一时期确定下来的民族,直到现代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

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还有克罗地亚人的语言几乎完全相同,只存在方言程度的区别。差异在于属于东正教文化圈的塞尔维亚人在正式的文书中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而波什尼亚克人和克罗地亚人则只使用拉丁字母。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媒体、广告等场合,塞尔维亚人也常使用拉丁字母,学校也会教授两种字母的读写。

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三个民族之间,在生物学意义上完全不存在民族的差异。换句话说就是无法凭借长相、外貌进行区分。语言方面,虽在词尾的地方有一些差异,但仅仅是方言级别的,完全没有大到影响交流的程度。

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是三个民族信仰各自的宗教。但是实际具体到个人的宗教信仰,包括无神论者,并不一定与民族的特点完全对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