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模式研究
0.00     定价 ¥ 7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201154848
  • 作      者:
    王克明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克明,副编审,博士,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文化经济、党建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中央文资办与中国社科院重大委托项目、天津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文化经济前沿问题研究》,在省部以上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模式研究》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模式为主题,在对新型城镇化之于党的群众工作的背景意义与现实要求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新时期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政党功能理论和党的社会共同体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变迁理论和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为基本学术研究思维,借助公共选择、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社会治理等前沿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结构一组织群众工作模式、功能一调适群众工作模式、系统一整合群众工作模式三大群众工作模式类型。以期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操作和执行提供方向性指引和模式化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1)新型城镇化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伴发展的一个城镇化新阶段,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的关键,是在“四化”的关系对照中找准新型城镇化的坐标,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构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的基本内容。“四化”中,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也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想象空间,为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整合和秩序重构创造了新的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其超级融合作用不可替代。可以说,“四化”不仅是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外延,更是其最重要的背景内涵,它规定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和特征,体现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和目标,是开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需要考虑的现实基本背景系统因素。
  (2)新型城镇化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区域性快速发展之后,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实施的城镇化转型;是中国城市化推进到一定程度,大中城市快速扩展而资源环境承载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由城市化快速发展转向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并重所采取的城镇化推进策略。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域地理条件不同,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条件区别较大;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加速发展的城镇化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在城镇化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城镇人均占地指标居高不下,耕地资源消耗和浪费惊人,水资源供应捉襟见肘,工业废水、土壤等传统污染日趋严重之势难以扭转,城乡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城镇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当前的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是实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倒逼式背景因素,这些环境资源问题最终将反映城乡居民的生存状况问题。因此,这些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因素,理应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群众工作需要考虑的重要系统性背景因素。
  (3)新型城镇化是经过多年城市化进程,土地城镇化进程明显领先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明显滞后的情况下,旨在推动亿万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真正融人城镇化而实施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我们必须看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的问题才是新型城镇化最核心的问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进城人口市民化面临公共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和供不应求等多重问题,城乡人口管理制度面临现实瓶颈,对农民进城和进城人口的管理形成制约,尽管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改革措施,但这个问题仍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制度性因素;新型城镇化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参与的城镇建设工程,大量进城人口正处于城乡生产生活转换窗口期,部分进城人口在就业、社会生活、城镇公共文化参与等方面还不能完全融入城镇,进城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生产生活再组织、文化素质教育和群众参与支持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性调动等相关问题,都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关键词和概念解读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对于党的群众工作的背景意义与现实要求
第一节 结构、功能、系统: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背景分析
第二节 组织、调适、整合:党的群众工作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职能分析
第三节 共同体、社会行动、群众工作模式:新型城镇化对群众工作的现实要求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要素分析与模式框架
第一节 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要素的必要性
第二节 确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要素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素解析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模式的框架构建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结构一组织群众工作模式
第一节 产业链式1+x新型城镇园区群众工作组织模式
第二节 阶段衔接式x+4新型城镇社区群众工作组织模式
第三节 线上线下结合式新型城镇群众工作立体组织模式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功能一调适群众工作模式
第一节 政策社会化功能群众工作模式
第二节 以征地拆迁为中心的“一线四公三化”群众工作模式
第三节 在“村改居”过程中的功能衔接式群众工作模式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系统一整合群众工作模式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区域政策科学化群众工作模式
第二节 基层城乡社会利益系统整合群众工作模式
第三节 操作运行制度化群众工作模式

附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调查(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的群众工作调查(Ⅱ)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