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爱多的人,起初都很自大,曾经因孤注于爱而看淡一切,嘲笑人世间的恩怨冤仇、讥讽大自然的肆虐逞狂,壮志凌云,豪情满腔,甚至怒发冲冠,慷慨激昂,结局却是如此凄凉——爱不对等,欲爱不能。面对这种“欺骗”和回绝,脆弱的人可能会无法承受这意外的创伤,号啕痛哭也排解不了内心的凄怆,精神力量被摧垮而陷入颓丧,脉搏在颤抖、痉挛,更有甚者,心中充满绝望,决绝地自我了断,撒手尘寰,命归泉壤。当然,更有一种情形也会广泛存在,那就是放下这一段,做出调整,移情别恋,另觅新欢和芳心。这些当然都是可以理解的乃至值得同情的,但就对爱的理解看,会发现他原先付出的爱是一种索取回报的爱、斤斤计较的爱,因而也是一种功利的爱、自私的爱、有局限的爱。
而马克思对燕妮的爱全然不是如此,它更为超脱、更为博大,虽然也不是不求回报,也难免有委屈和抱怨,但他不会退却、不会反悔,相反最终更为执着、更为坚定,百折不挠,一往无前。“即使她永远对我不理不睬,我也仍然永远对她心驰神往,我将永远把甜美的歌奉献给她,永远陶醉在缅怀往昔的回忆中,如痴如狂,直到思念之情使我痛断肝肠,直到灵魂恬然安息在云天之上。”②即使面临这样的情况——自己倾心思慕的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心中的愿望;相思之情感天动地,但始终在痛苦的阴影中踯躅踉跄;爱的付出最终是白日做梦,成为一种痴心妄想——但马克思照样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你爱着!”是爱使他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生意义理解豁然开朗,生命的精灵变得更加勇敢坚强,促使他奋勇投入生活,去驾驭风浪,“有一个呼声正响彻四方:永远努力,奋发向上!”①愈挫愈勇,百折不回,这真是别样的人生、别样的爱!
个人之恋转化为人生之爱,马克思做好了应对一切艰险的心理准备。他对燕妮也对自己说:面对阴险的鬼蜮和尘世的纷扰,你何必感到害怕惊慌!让它们尽情地咆哮,无耻地号叫,让它们去忌妒和嘲讽,使尽种种花招吧!它们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高尚的情操,也永远无法理解心灵的永恒追求、爱情的痛苦与和谐悦耳的音调。而自己博大、超越、雄浑、激昂的爱,会幻化为齐特尔琴上的弹唱,挚爱的心与响亮的琴声压倒暴风雨的张狂,在生机盎然的广袤大地上回响,最终传进恋人的耳朵,抚平自己思念的忧伤,萦绕寰宇,与天地共久长。
岁月如云,终会流逝,往事纷扰,迟早要泯灭,亘古及今,无数的生命在人生风暴的威胁中诞生又死亡,但光明会在黑夜中向我们微笑,爱情则为我们指出得救之路。只要有光明,只要有爱,还有什么能把我们阻挡?世间的桎梏怎么能束缚我们的手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为同一个目标而燃烧的爱火,将长明不灭,照亮人生的征途,而人间那些虫豸及其丑恶必将葬身于生活的急流之中而消失。
我们看到,对爱这样深入的探究所获得的理解,最终使马克思超越了个人的视界、世俗的算计和功利的考量,而上升为一种人生哲学的态度和选择。这是对其大爱的回馈和报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