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文化研究(第二辑 )》:
一 梅兰芳曾有回乡祭祖打算
梅兰芳祖籍泰州,但生长于北京。据梅兰芳回忆,祖父梅巧玲先是被卖到苏州江家当义子,之后又被卖到北京学戏,梅氏一支就此定居北京。梅巧玲学艺成名后,曾派人赴泰州寻找父母,可惜因离家太久而没有找到。以后,梅氏家族与家乡泰州就基本断了联系。梅兰芳虽然出生成长于北京,但长辈从小给他讲家世旧事,所以他知道自己是泰州人。
寻根认祖大约是每个中国人的本能。想弄清楚“我从何处来”,亲自祭奠家族祖先,感受血脉传承的历史厚重,这样的愿望,梅兰芳也有。1919年8月,上海《时报》上登载了一则来自泰州的通讯,透露了梅兰芳打算回乡祭祖的信息。文字不长,内容却非常重要,谨引述如下:
日昨本邑接到京中确信,梅郎准于(夏历闰七月初旬)就南通某园主之聘,绕道回泰祭扫先人遗墓,刻商、学各界预备临时开会欢迎。(松筠)(泰县无线电)
《时报》与《申报》《新闻报》并称为民国时期上海三大报纸,当时发行很广。松筠应为泰州人,兼任《时报》驻泰记者,经常在《时报》上报道泰州的新闻,如《泰县庆祝孔诞纪实》《泰县国货倡导会纪盛》等。(民国初年撤州设县,泰州改称泰县。本文为了论述方便,对于当时的名称都不做修改。下同。)
从这则消息可以知道,至迟在1919年,泰州人已经知道有梅兰芳这位杰出的乡贤。而当时在北京的泰州同乡,已经与梅兰芳有了某种接触联系。以下笔者对这则消息的背景做一分析。
南通某园主,毫无疑问指的是张謇。1919年上半年,张謇在南通的戏剧革新事业积极进行,邀请欧阳予倩主持筹建伶工学社和更俗剧场。6月,张謇函请梅兰芳9月间赴南通演出。7月,张謇委派薛秉初等人赴北京为伶工学社招收学徒,并再次持函当面邀请梅兰芳。梅兰芳复信称9月间如无其他事故,定去南通一行。新闻中的“之聘”,即指此。
张謇、梅兰芳信件往还,商讨的只是赴南通演出事宜。回泰州祭扫,应该是梅兰芳后来新增的想法,与张謇关系不大。梅氏家族离开家乡多年,与泰州的联系早已中断,祖墓在哪、族人为谁都不清楚,寻根困难重重。梅兰芳打算绕道回泰州祭祖,固然是考虑到南通、泰州相邻,路程很近,另一方面,应该是找到了能给他返乡祭祖提供有力帮助的同乡。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发出“京中确信”的人。正因为他从北京发来消息,泰州商、学各界才准备开会欢迎梅兰芳。
笔者猜测,这个人很可能是凌文渊。当时,凌文渊任财政部参事,与梅党重要成员冯耿光有公务上的接触,与张謇又是多年知交,薛秉初作为张謇的代表赴京,凌文渊不可能不知道。另外,凌文渊在泰州本地能量也大,能够安排接待行程。而且,凌文渊在梅兰芳与泰州同乡之间充当着重要的牵线作用。据说,民国初期.梅兰芳想加入泰县旅京同乡会,却被拒之门外(梅是伶人,旧时社会地位很低。而泰县旅京同乡会的成员,主要是泰州籍在京的高官或学生)。然而,等梅兰芳被评选为“伶界大王”(1918年)之后,主事者又主动乞求他加入泰县旅京同乡会。其时,梅兰芳十分生气地回答:“我不是泰州人,岂能加入你们的同乡会?”后来,在京的泰州籍财政部次长凌文渊与梅兰芳结为画友,问题当面说开,就再也不提泰县旅京同乡会的事了。(另外,上海《海燕》1946年第3期发表了紫苏《梅兰芳是江北佬》一文,说“(梅兰芳)往年在北平,他一直是江苏泰县同乡会之一员”,可作旁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