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研究
0.00     定价 ¥ 3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7261224
  • 作      者:
    刘萍
  • 出 版 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学生的数量和教育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而资助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就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书在参考和借鉴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与成果的前提下,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讨、分析与研究。
展开
作者简介
刘萍,女,1992年生,山东济南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编导、媒体全球化、精准资助。2010-2014就读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新闻系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专业;2014-2016就读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媒体全球化专业,2016-至今任职于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多年来共主持和参与《全球化与中国电影民族主体性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模式》《影视艺术教育在高校培养中的作用》《休闲体育文化与济南市居民参与的关系研究》《健美操对促进山东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曾获得2017年山东省大学生“三下乡千村行动”共青团助力扶贫专项优秀行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8年获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结构上共分为五章,系统地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一章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述;第二章则主要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学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三章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高校助困育人体系的构建;第四章重点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五章则是对高校助困育人精准化研究,主要内容有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与分析、助困育人的理论依据、助困育人精准化研究的必要性、助困育人精准化的对策等方面。总的来说,本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救助政策,在政策目标上实现了“应助尽助”,保障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入学,逐步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高校和社会作为补充的救助格局。毋庸置疑,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一、教育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实施教育救助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定源头存在不真实性;
(2)评选与发放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
(3)学生获得救助的后期情况。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教育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政策实施中相关工作人员主观性干扰
1. 地方政府认定不规范在高校中,参与评选助学金、贷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条件是具有乡镇或街道以上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并需加盖其民政部门的公章,以及相应的贫困的证件,如贫困证、残疾证、建档立卡证、孤儿证等,但事实上,在出具贫困证明材料时,各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向学校所提供的家庭贫困证明也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其家庭经济情况,在这方面,地方政府的把关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选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有些地方,由于对贫困证明材料的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很容易办到所需要的贫困证明。据了解,很多学生都想拿到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想得到救助资金。但在有些地方,对贫困证明材料的要求很严,甚至要求必须有低保证才能盖章。
因此,在贫困证明材料方面,地方所提供的可信度不高,从而使得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选难度增加。地方政府所开具的贫困证明证明学生家里是一般贫困,而诸如低保证、孤儿证、建档立卡、残疾证等证件则是证明其家庭困难程度的依据。因此,发放这些证件的对应部门在发放证件时一定要核实情况的真实性。据了解,有些地方因为很穷,根本开不出贫困证明,而地方政府不去帮忙开具证明。
2. 助学金实施中工作人员态度和偿还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助学贷款的实施就是为了保障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进行具体操作的,而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追求自身的既得利益,但就助学贷款来看,其具有笔数多、额度小的特点,从而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工作任务,但所得的收益又小。当出现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拒绝还贷或还贷不及时时,还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程度的亏损,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使得银行在发放助学贷款方面表现得并不积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工作人员态度不佳等现象。
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并不用学生支付利息,在毕业后,会有几年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因此,银行本金的回收较慢,所得的收益也比较少。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入大学校园时,银行工作人员所表达的这些信息会给他们的自尊心造成较大的打击,虽然也发生过大学生诈骗等不诚信的情况,但诸如这些情况毕竟是少数,而银行工作人员只要正常地将相关信息传递和解释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不诚信贷款的利害关系讲述清楚,使同学们对诚信贷款引起高度的重视,自觉树立诚信还款意识。在申请生源地和校园地贷学金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必须提交贫困证明材料。但在不同的地方,助学贷款所需要提交的资料也不相同,只要学生能够提供足够的贫困证明资料,就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在生源地贷款中,学生要申请贷款除了会受到地方政府的相关调查之外,还要其父母陪同,并作出保证。在还款时,不同的地方政府其要求也不相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常是贷取学费和住宿费,有的还能剩余一些当作生活费。在校园地申请贷款时,不但学校会对所提交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而且银行也会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核,校园地贷款要求必须是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申请。但由于贷款的还款周期比较长,因而会让学生产生懈怠心理,进而使得毕业后的还款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调查得知,即便现在银行在贷款方面的机制在不断的完善,而假如学生在银行贷款出现诚信缺失会对他们以后的贷款等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当前不按时还款并不会让他们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并不会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日本、法国等国家中,它们有关诚信缺失的机制非常的严格,例如,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有逃票的行为,那么他们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它们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信誉非常的看重,在对待偿还贷款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根据约定按时还款。因此,这些国家的学校贷款很少会出现拖欠还款的现象。此外,这与我们的消费理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外是超前消费理念,而国内是保守消费理念,并且在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国外的信用体系要更为完善一些。在互联网网络发达的今天,各大银行都实现了全国联网。从短期来看,不按约定还款并不会给他们带来惩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无所谓,但随着相关机制的健全,他们的这种不按时还款或不诚信还款一定会受到相应惩罚。
3. 勤工助学岗位与报酬问题
在助困体系中,勤工助学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乐意接受的帮扶助困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但是,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各高校在勤工助学中所能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从而出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获得勤工助学岗位的情况。在通常情况下,学工处是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的主导者,所能提供的岗位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所支付的工资也比较低。据了解,绝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希望通过勤工助学方式来缓解经济困难,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得到勤工助学岗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是少数。
由于高校对勤工助学工作并没有进行集中管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对勤工助学岗位进行管理,从而使得勤工助学工作难以很好地完成。在所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中,绝大多数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对知识和专业性方面并没有要求。因此,这类勤工助学岗位并不具有多大的实践性,对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并且工作报酬低。由于这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岗位缺乏与学生的专业和特长的结合,从而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勤工助学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积极性。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困帮扶工作中,校内勤工助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能提供的岗位有限,因此只能解决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问题。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进行组织和管理,在劳动报酬方面,学生所得到的报酬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而是正常合理的。
在校外勤工助学方面,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也是有限的。在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中,绝大多数岗位都是临时的,如促销、发传单、电话员、市场调研、小时工、家教等。诸如这些岗位都将大学生看作廉价的劳动力。此外,还有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兼职的中介,这些中介通过为大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从中牟取利益,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急于寻求就业岗位和对社会认识不深的心理,来欺骗学生。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概述 1
第一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概念 1
第二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与分析 10
第二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相关问题研究 19
第一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研究 19
第二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30
第三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问题研究 49
第三章 高校助困育人体系的构建 70
第一节 我国高校助困育人体系的现状与分析 70
第二节 国外高校助困育人体系建设 84
第三节 构建高校“三位一体”助困育人体系 90
第四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研究 98
第一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现状 98
第二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108
第三节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政策实施的对策 123
第五章 高校助困育人精准化研究 132
第一节 高校助困育人的现状与分析 132
第二节 高校助困育人精准化研究的理论依据 145
第三节 高校助困育人精准化研究的必要性 148
第四节 高校助困育人精准化的对策 152
参考文献 1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