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随着农民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以“农地均分、权益固化”为主要特点的农村土地制度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退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本书认为:
很多“离农、进城”农民想有偿退出农村土地,也有不少农民想扩大经营规模。不能顺利退出和进入,会扭曲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损害粮食产量和农业经营效率。
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均一亩田、户均十亩地”保障不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一些进城农民也不需要再以土地作为生存保障。政策需要支持农民向城镇转移,让剩余的农村人口获得更多生产资料和更大发展空间。
土地不再是进城农民的“命根子”,却依然是很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土地制度安排应当从强调“农民”向注重“农业”转变,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
四川崇州、浙江义乌、宁夏平罗等改革试验区以及法国、日本的实践表明,让“离农、进城”农民有偿退出农村土地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