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近年来迅速发展,从事航天领域的导航与控制方面研究的人员也逐年增加。因此,笔者编写本书来帮助该专业的学生迅速、扎实地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本书内容针对航天领域中航天器控制问题,分别介绍航天器的基本概念、数学建模、控制系统结构、主要控制算法、控制仿真、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应用等知识。本书侧重基础知识的论述和工程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在此基础上扩展相应知识并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目录
第1章航天器概论
1.1航天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1.2航天器的分类及其基本组成
1.3航天器控制概述
1.4典型航天器介绍
1.4.1卫星导航系统
1.4.2月球探测器
1.4.3行星际探测器
1.4.4载人航天器
第2章航天器数学模型
2.1空间坐标系系统
2.1.1研究轨道运动的常用坐标系
2.1.2研究姿态运动的常用坐标系
2.1.3描述相对运动的坐标系
2.2航天器的轨道运动学和动力学
2.2.1轨道基本定律
2.2.2轨道力学和运动方程
2.2.3轨道几何特性
2.2.4轨道描述
2.2.5轨道摄动
2.3航天器的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
2.3.1空间姿态变换
2.3.2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
2.4空间环境干扰力矩分析
2.4.1气动力矩
2.4.2重力梯度力矩
2.4.3磁干扰力矩
2.4.4辐射力矩
第3章航天器控制系统结构
3.1系统组成与结构
3.2测量敏感器
3.2.1红外地球敏感器
3.2.2太阳敏感器
3.2.3星敏感器
3.2.4磁强计
3.2.5GPS
3.2.6陀螺
3.2.7加速度计
3.3执行机构
3.3.1喷气推进执行机构
3.3.2飞轮
3.3.3磁力矩器及其他执行机构
3.3.4执行机构小结
3.4星载计算机
3.4.1研究背景
3.4.2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4.3关键技术研究
3.4.4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第4章航天器轨道
4.1航天器轨道确定
4.1.1初始轨道的设计
4.1.2轨道改进
4.1.3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和精度分析
4.2航天器轨道控制概念
4.2.1火箭推进定律
4.2.2轨道控制方法
4.2.3轨道测量系统
4.2.4控制器
4.2.5推进分系统
4.3航天器轨道机动
4.3.1轨道机动的概念和分类
4.3.2推力及运动模型
4.4航天器轨道保持
4.4.1轨道保持的概念
4.4.2地球静止卫星的轨道保持
4.4.3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保持
4.4.4静止轨道多星共位位置保持
第5章航天器姿态控制
5.1航天器姿态确定
5.1.1姿态敏感器
5.1.2姿态确定的作用及意义
5.1.3航天器姿态确定算法
5.2航天器被动姿态控制
5.2.1自旋卫星的稳定性和章动性
5.2.2双自旋卫星稳定系统
5.2.3重力梯度稳定系统
5.2.4其他被动姿态稳定系统
5.3航天器主动姿态控制
5.3.1喷气推力姿态稳定原理
5.3.2航天器的喷气推力器系统
5.3.3飞轮姿态稳定原理
5.3.4零动量反作用轮三轴姿态稳定系统
5.3.5偏置动量轮三轴姿态稳定系统
5.4航天器姿态机动
5.4.1自旋稳定卫星的喷气姿态机动
5.4.2自旋稳定卫星磁线圈姿态机动
5.4.3航天器的姿态捕获
第6章航天器控制仿真
6.1航天器控制仿真基本原理
6.1.1航天器仿真技术分类
6.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2航天器控制计算机仿真
6.2.1系统功能设计
6.2.2系统结构设计
6.2.3数据库设计
6.3航天器控制计算机仿真案例
6.3.1动力学模块
6.3.2敏感器模块
6.3.3执行机构模块
6.3.4模型验证实例
6.4航天器控制物理仿真
第7章航天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7.1卫星控制系统设计
7.1.1卫星控制系统概述
7.1.2卫星姿态控制
7.1.3卫星轨道控制
7.2空间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及其挠性控制
7.2.1空间机器人概述
7.2.2空间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
7.2.3空间机器人挠性控制
7.3载人飞船控制系统设计及再入返回控制
7.3.1航天器自主规划模型
7.3.2载人飞船飞行程序自主规划系统
7.3.3载人飞船的再入返回
7.4航天飞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其再入着陆控制
7.4.1航天飞机概述
7.4.2航天飞机控制系统设计
7.4.3航天飞机再入着陆控制
7.5空间站控制系统设计及其交会对接控制
7.5.1空间站概述
7.5.2空间站发展历史
7.5.3空间站控制技术
7.5.4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