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为有暗香来/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肖克凡卷
0.00     定价 ¥ 5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516464
  • 作      者:
    肖克凡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为有暗香来/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肖克凡卷》为“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之一,书中收入了作者四处游览的散文、随笔,收入了《从大运河说扬州》《南望长安是今朝》《并不遥远的地方》《半月湾石子》《重返故乡满眼新》《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南望长安是今朝》等文章,文笔老到,情与趣兼顾。
展开
作者简介
  肖克凡,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鼠年》《原址》《天津大码头》《旧租界》等八部,小说集《赌者》《你为谁守身如玉》《蟋蟀本纪》《爱情手枪》等十五部,散文随笔集《一人个的野史》《人间素描》等四部,还有部分影视作品。长篇小说《机器》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生铁开花》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
  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
展开
内容介绍
  《为有暗香来/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肖克凡卷》为“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之一种。书中收入了作者四处游览的散文、随笔,共分为十辑:福建篇、山西篇、云贵川篇、内蒙篇、两湖篇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为有暗香来/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肖克凡卷》:
  蔚蓝记
  我生活在中国北方一座滨海城市,小时候记忆里却没有海的印象。这座城市有一条据说奔向大海的河流。说来几乎无人相信,我首次见到家乡大海已然二十几岁了。那就是被称为渤海的海。我询问前辈长者,很多人大半辈子不曾到过家乡海边。看来,我居住在一座伪滨海城市。
  我们这座城市的居民,似乎只认识河流而不认识海洋。河流的水是淡而无味的,有时泛绿。尽管有《蓝色多瑙河》世界名曲,我却不以为蓝。人文地理形成文化性格,我认为自己不具备海洋性格,反而更像内河流域的人。我曾给一家滨海城市的文学期刊写过贺词:“渤海像是被上帝撒了一把食盐的大湖。”渤海确实不曾唤起我蔚蓝色联想,它更多的是微黄甚至浑黄。
  从微黄到浑黄,我越发喜欢蔚蓝颜色,包括湛蓝。因为它们是海洋的颜色。无论蔚蓝还是湛蓝,都令我产生深远的联想——那是特别遥远的地方。
  有幸参加“海上丝绸之路”主题采风活动,来到与蔚蓝相关的地方。从福州而泉州,从现实平台走进历史深处,一路感受真正的海洋。海洋的水是咸而发腥的,它的味道散发着它的性格。倘若没有味道,那还叫海洋吗?
  中国海岸线很长,从南到北,连绵不断,口岸颇多,海上丝绸之路为何选择从福建出发呢?看起来,闽地文化,闽人精神,确实有待我们深度发现。
  明代郑和下西洋,这是国人皆知的历史知识。三宝太监的“宝船”前往南洋驶过印度直放非洲,成为当时最为先进的远洋船队,当时天朝的航海水平就连西方人都难以置信。只可惜后来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关闭了中国走向海洋深处的大门,更关闭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
  然而,闽人的“海丝”情结从来不曾断绝,他们的胆识与气魄、智慧与才能,以及对远洋的无限向往,似乎成为遗传基因,一代代越发强烈。自明清以降,检索中国近代史,你会看到一群闽人应运而生,他们大步踏上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舞台,以蔚蓝大海做平台,创造了一项项“中国之最”:马尾船政,闽系海军,航空奇才,造船专家,林译小说……精英林立,光彩照人。一代代闽人,顽强地书写着蔚蓝色历史。
  瞻仰中国近代人物画廊,令我备感亲切的当数严复先生。
  天津古文化街小广场上,严复先生身披青铜静坐其间,使人觉得老人家依然居留津门,并未离去。天津与福建的关系,也因严复先生而紧密起来。
  严复,字又陵,1854年出生,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首届毕业生,即留学英伦学习海军,1880年来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总教习,只有二十七岁。严复在天津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自称“三十年老天津”。他的母亲和妻子均病逝于天津,可以说津门是闽人严复的第二故乡。
  严复故居在天津东北城角铁狮子胡同,他1895年翻译赫胥黎《天演论》就住在这里。《天演论》的翻译是严复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贡献。“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康有为曾赞叹说“《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今人经常提到的翻译评价标准“信、达、雅”,正是严复首先提出,并且终生实践的治学原则,先生为后世留下百余万字译作,成为举世公认的翻译大师。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这加深了严复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封建旧制度的绝望,相继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政治论文,为变法维新鼓吹与呐喊,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
  严复先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卓越建树,光芒照耀津门后人。多年后。他的学生张伯苓创办了著名的南开学校,这正是对先师的最好纪念。
  1880年严复应李鸿章邀请抵津就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说来也巧,同年10月.一个名叫李叔同的人诞毕生于天津。
  李叔同先生祖籍浙江,先祖落户津门成为富商。尽管李叔同先生不是闽人,他的人生历程却将天津与福建联系起来。
  我们纵览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可以说津门乡贤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艺术门类引进国内,同时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他在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做出极大贡献,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创作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至今不论男女老幼皆为传唱,堪称旷世经典。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是贯穿于一生。
  年近不惑,李叔同先生大彻大悟,离开天津南下游历,于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在虎跑定慧寺出家,取名演音,号弘一。从此,李叔同从才华绝世的博学先生转为高僧大德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闻名僧俗两界,他潜心修行,研修佛经,尤其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做出非凡贡献。他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受到学界高度评价:“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
  弘一法师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坐藤椅总要先摇动几下,以免压死藏身其中的小虫,西逝前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法身被焚,高僧大德的善心,令人景仰。
  出自津门的弘一法师不辞艰辛弘扬佛法,晚年走遍闽地。南安、厦门、福州、泉州,都留下他的足迹:在涌泉寺藏经阁发现《华严经疏论纂要》,叹为旷世稀有,不胜欣喜,发愿刊印;在妙释寺开讲《改过经验谈》;在万寿岩开讲《随机羯摩》和《阿弥陀经》;在承天寺开讲《常随佛学》和《律学要略》;在开元寺开讲《一梦漫言》并圈点《南山律钞记》……弘杨佛学.殚精竭虑。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福建篇
蔚蓝记
晋江古街行
人在武夷山水间
为有暗香来

第二辑 山西篇
晋地短章
晋城撷英
上党吟
前往武乡
沁源邂逅天津
翼城访古话名山

第三辑 河北篇
七月,沿滦河而上
遵化·清东陵
迁西·青山关
前往北戴河·路上
前往赤城寻访温泉
热河观花
成语之都话邯郸
山海路线图

第四辑 内蒙篇
阿拉善散记
并不遥远的地方

第五辑 广东篇
虎门点滴
伴水而行
从佛山到江门
客都梅州好地方
走马鹏城
南望长安是今朝
山水人情怀

第六辑 云贵川篇
云南四景
曲靖之春
感受昭通
高县访茶
米易两题
纳百溪而归海
山翁诗社
你好,攀枝花
种子·土地
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第七辑 两湖篇
黄冈表情
走过清水塘
结识“酒鬼
从海底打捞出的铜官窑

第八辑 江浙篇
从大运河说扬州
发现黄山
厚土鄞州
浦东绿叶记
天池花山小记
阳羡与陆羽
醉在苍翠荷塘间

第九辑 山东篇
苹果之约
半月湾石子
日照短笺
蓬莱琐记
行走章丘寻古风

第十辑 东北篇
蔚蓝色的大连
太阳岛小记
重返故乡满眼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