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通货膨胀定义
本书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公开和隐蔽地持续上涨。通货膨胀是物价膨胀,不是指货币膨胀。公开的物价指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它反映了一般物价水平,既包括物资商品价格又包括劳务商品价格在内。隐蔽的物价指短缺,它表示有钱买不到所需的商品。
本书还用到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定义。我们定义通货膨胀为总需求减去总供给的差值,即通货膨胀等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也称超额总需求,后面还将介绍这一定义)。
我们规定的第一个通货膨胀定义,更便于反映通货膨胀率,而第二个通货膨胀定义,则更便于反映通货膨胀的量。后面的分析将证明,这两个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定义,我们把通货膨胀与经济系统中的一些重要变量联系起来,视通货膨胀为经济系统的综合症。概括说来,我们将用总需求和总供给作为理论分析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用来分析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因此本书若命名为《宏观经济与预期》,也是大致可行的。当然,现在的书名更能说明本书的研究重心所在。
通货膨胀与纸币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存在纸币的经济系统,就可能存在通货膨胀。因此,不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有可能存在通货膨胀。但是,通货膨胀又不仅仅是一种纸币现象。在我国,企事业单位通常使用支票购物,这种支票也是一种货币,是银行转账结算的货币,或称之为信用货币。在西方国家,居民也大量使用这种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也能带来物价的上涨。从更广泛的角度看,银行贷款的增加,引起纸币和信用货币的增加。银行贷款也可视为货币。研究通货膨胀与货币的关系,不仅要研究其与纸币的关系,也要研究其与信用货币及银行贷款的关系。由于通货膨胀与货币的密切关系,前人才把inflation这个词译成了通货膨胀。从字面上讲,通货指货币,而通货膨胀自然是货币膨胀了。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讲,由于货币仅作用在物价上,这样理解是可以的。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讲,货币不仅作用在物价上,也可作用在产出上,短期内甚至可既不作用在物价上,也不作用在产出上,因此,仅从货币膨胀来定义通货膨胀就不适宜了。本书中,我将重点解释这一问题。由此,本书中不用货币膨胀来定义通货膨胀。如果一定要从货币的角度定义通货膨胀,那么把通货膨胀定义为货币的持续贬值则较好些。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货币贬值难以反映出短缺的存在,即反映隐蔽的物价上涨。因此,在我国采用货币贬值来定义通货膨胀是不全面的。应该指出,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尚存在争议,我选择的定义仅是经济理论界较常用的一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