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64年卷)
0.00     定价 ¥ 35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5409368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

利用了一批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

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1964年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简称 《国史编年》)是以编年体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旨在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提供翔实可靠的史料,同时也为国内外读者查阅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资料提供方便。举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民族、社会、人口、宗教、疆域、地理、区划、灾害、气候、生态、资源、军事、国防、外交、对外联系和国际反应等方面的大事,均在编写之列。《国史编年》为多卷本,自1949年起,每年独立成卷,采用纲目体编写。《国史编年》一般由纲文、 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部分组成。部分条目史事简单,将纲目合一,仅以纲文记事。与纲目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史料,分别以文献或附录形式附在纲文或目文之后,并标明资料来源。对纲目文涉及的人名、地名等,作必要注释。注释采用页末脚注。《国史编年》条目采自原始的或quanwei的资料,凡对某一事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法的,在经过认真考证后,采用相对准确的说法,并用注释加以说明。全书融资料性、学术性、quanwei性、可读性与一体,体现了该书编中有研、研中有编,编撰与研究并举的特点。


展开
作者简介

当代中国研究所是1990年6月28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的。当代中国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编纂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搜集和编辑有关国史资料,参与国史的宣传与教育,联系与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国史研究工作。该所致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建设。建有面向全国征文的国史学术年会制度和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制度,至今已举办9届年会和两届国际论坛。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科研合作交流协议,并接收国内外的访问学者。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设立了国情调研(上海)基地,还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创办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另外,办有旌勇里国史讲座和国史专题研讨会。撰写并出版了中央赋予该所的首要任务——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完成了大型编年史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49—1959卷的编纂出版,参与组织编辑出版了152卷大型史料性丛书《当代中国》,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百科全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组织出版《当代中国人物传记》、《当代中国地方简史》、《当代中国地方概览》、《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当代中国口述史》等国史类丛书,并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有关单位合作摄制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当代中国》。

中央档案馆,是对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筹规划、宏观管理的国家机关。该馆主要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党和国家中央机关的重要档案资料,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维护档案的完整,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党和国家中央机关的重要档案资料,推进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做好档案编研出版工作,为社会提供利用;收集散失在国外的中国档案材料以及与中国有关的档案文件和史料,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此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之1964年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196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书稿由纲文、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组成。同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书稿中用了几十件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7 月 13 日 

[纲 文] 周恩来与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负责人谈话。

[目 文] 针对台湾当局袭扰沿海地区、搞颠覆活动问题,周恩来指出:要加强沿

海军队的训练,沿海的党委要抓军事。在谈到东南亚形势时说:到处都是前线,可以锻炼我们,培养干部,培养军队。晚上,周恩来与陈毅在文化广场观看大型歌舞剧《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并肯定该节目,准备 1964 年国庆大歌舞(即后来的《东方红》)由北京、上海合作。

9 月中旬—27 日 

[纲 文] 周恩来多次审查并约有关人员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亲自确定史诗的主题和重要情节,并审改朗诵词。

[目 文] 周恩来对周扬、周巍峙、陈亚丁及有关人员说:《东方红》中要突出表现毛泽东思想,要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采用史诗的写法,既是粗线条的,又要很深刻,能打动人。在创作上要敢于打破框框、标新立异。要注意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化,平板、单调、贫乏的东西,不仅不能使人受到政治教育,也不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不仅不能传播毛泽东思想,反而违反了毛泽东思想。在创作中要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在审查中,坚持不采纳有人提出的增加表现南昌起义场面的意见,说:应该突出毛主席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不应该强调南昌起义。最后,只同意在朗诵词中写一句“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在此期间,还就朗诵词多次征求彭真、陆定一、周扬、郭沫若、姚溱等的意见。

10 月 6 日 

[纲 文] 毛泽东、周恩来、彭真、贺龙、柯庆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目 文] 毛泽东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 周年举办的晚会,同驻京部队官兵一起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此前,10 月 2 日晚,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前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活动的各国贵宾一道,观看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东方红》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共分八场,各场题目分别是:《东方的曙光》《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这部大型歌舞以豪迈磅礴的气势、雄伟壮阔的图景,形象地概括了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同时表达出 6 亿 5 千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同全世界人民并肩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部作品发扬了我国人民所喜爱的载歌载舞的形式,采用了歌舞、大合唱、齐唱、独唱、群舞、独舞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且有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的联合演奏。全部史诗由 30 多首革命歌曲和 20 多个舞蹈组成,还穿插了 18 段朗诵。许多诗人、作曲家、舞蹈家参加了创作;首都和部队及外地 70 多个单位的音乐舞蹈工作者、舞台美术人员以及工人、学生、少先队员等业余演员共计 3000 多人参加了这部歌舞史诗的演出。这部作品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并根据内容需要加以变化发展,塑了众多的英雄形象,构图恢宏,在歌舞艺术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我国艺术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0 月 16 日 

[纲 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

[目 文] 中国核工业创建于 1955 年初。1958 年起至 1961 年的 3 年时间里,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队伍建设和研究研制工作,已从一片空白到有了长足的进步。研制原子弹的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已有了数千人,铀原料储量的探查,从选矿到原子武器装配的工厂、设备业已基本具备,研制原子弹所需的新型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大型设备的攻关已经上马。1961 年 7 月,国防工作会议在北戴河召开,对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的“两弹”(导弹、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问题进行讨论。毛泽东让秘书转达指示给聂荣臻:中国的工业技术比日本差得很远,我们应采取什么方针,值得注意。聂荣臻召集各有关部门人员研究,共同认为:坚持攻关,争取 1963 年拿出原子弹初步设计方案,争取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得到突破。这一设想和决心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同意。1961 年,中共中央作出以研制“两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工业发展的重大决策。1962 年 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包括聂荣臻、罗瑞卿等在内的 15 人专门委员会,负责加强“两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和更好地组织全国大协作。毛泽东指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此后,周恩来主持这个专门委员会多次听取和研究“两弹”研制进展情况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全国的大协作大大加强。经过一系列准备,原子弹试验工作全部完成。

1964 年 10 月 14 日,周恩来亲自下达核装置就位的命令。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安装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高达 102 米的试验铁塔上。10 月 15 日周恩来打电话给刘杰,询问核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叮嘱:要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工作。他代表中共中央下达了代号“投篮”的命令。16 日下午 3 时,主操作员按下了最后一个按钮。铁塔迸发出强烈的耀眼的闪光,按着升腾起一个巨大的太阳般的火球,随后传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渐渐地,火球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朵极为壮观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经周恩来审定的致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的全体同志电,热烈祝贺首次核试验成功的巨大胜利。电文指出:我们热烈祝贺你们第一次核试验成功的巨大胜利。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这次试验的成功,是全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坚持“四个第一”,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结果;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各部队辛勤努力,大力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为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加强国防,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而奋斗!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而奋斗!

10 月 16 日 17 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和演出的全体人员,周恩来向大家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场欢呼。


展开
目录

目 录 


凡例… ………………………………………………………………………………… Ⅰ 

本卷编辑说明… ……………………………………………………………………… Ⅲ 


正 文 

1 月… …………………………………………………………………………………… 3 

2 月… ………………………………………………………………………………… 83 

3 月… …………………………………………………………………………………164 

4 月… …………………………………………………………………………………250 

5 月… …………………………………………………………………………………349 

6 月… …………………………………………………………………………………425 

7 月… …………………………………………………………………………………497 

8 月… …………………………………………………………………………………563 

9 月… …………………………………………………………………………………634 

10 月… ………………………………………………………………………………698 

11 月… ………………………………………………………………………………761 

12 月… ………………………………………………………………………………824 


附 录 

[附录一] 1964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各部委负责人名录… ……… 869 

[附录二] 196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国家主席、国务院、国防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名录… …………………… 871 

[附录三] 196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负责人名录… ……………………… 876 

[附录四] 1964 年中共中央军委及所属解放军各总部、军区、

军兵种、院校负责人名录… …………………………………… 876 

[附录五] 1964 年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名录… …………………………………… 879 

[附录六] 1964 年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名录… ……………………………… 881 

[附录七] 1964 年各省、市、自治区中共党委和人民委员会负责人名单… …… 883 

[附录八] 1964 年中国华人民共和行政区划变动一览表… …………………… 886 

[附录九] 196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 ………………………………… 888 

[附录十] 196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交情况一览表… ………………… 897 

[附录十一] 196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条约或协定一览表… ……………… 898 

[附录十二] 196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科技教育经贸协议一览表… ……… 899 

[附录十三] 1964 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 90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