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蔡东藩中华史:南北朝(现代白话版)
0.00     定价 ¥ 6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0233584
  • 作      者:
    蔡东藩
  • 译      者:
    张小稳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9-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zui。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批年轻的文化人,为了让更多读者体会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的魅力,经过艰苦努力,以专业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将蔡著的“旧白话”——这种“白话”今天已经不大读得懂了——重新译为今人能够轻松理解的当代白话。毫无疑问,这是让蔡著得到传承的好方式。他们的工作“活化”了蔡著,既是对于原著的一次致敬,也是一种新的可能性的展开。翻译整理后的作品,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方便,无论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进入中国历史的深处。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少年时代曾经激起过我的强烈兴趣。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读的书少得可怜,但一个少年求知的兴致是极高的,阅读的兴趣极强,加上当时的课业没有什么压力,因此可以读现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时间去读的“杂书”。当时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就是让我爱不释手的“杂书”,它把民国时期纷乱的历史讲得有条有理,还饶有兴味。虽然一些大段引用当时文件的部分比较枯燥,看的时候跳过了,但这部书还是深深吸引了我。后来就要求母亲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都借来看。通过这部书,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历史的复杂、深刻,实在超出一个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征战杀伐、宫闱纷争之中人性的难测,确实感到真正的历史与那种黑白分明的历史观大不相同。当时,我们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儒法斗争”的框架里来的,历史在那个框架里是那么单纯、苍白:而蔡东藩所给予我的,却是一个丰富和芜杂得多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王朝的治乱兴衰,人生的枯荣沉浮,都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去思考在渺远的时间深处的人的命运。可以说,我对于中国历史的真正了解,就是从这部历史演义开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得不承认,这部从秦朝一直叙述到民国的煌煌巨著,确实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好读本。这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说“演义”历史,以历史知识“丰富”通俗小说,既可信又可读。
展开
精彩书评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顾颉刚(历史学家)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有些历史叙述者,过于追求所谓“历史理性”,结果常常忘记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在这些人笔下,历史变成了一种刻板和单调的表达。而蔡著不同,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张颐武(学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亲刘翘为孝穆皇帝,母亲赵氏为孝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弟弟刘道怜为长沙王,亡弟刘道规为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刘裕将刘道怜的二子刘义庆过继给刘道规。同时,追册亡妃臧氏为皇后,谥号敬;立长子刘义符为皇太子,封二子刘义真为陵王,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加封尚书仆射徐羡之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那些迎奉新主的晋氏旧吏基本上都得到封赏,只有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被贬黜为县侯,令他们仍供奉晋朝旧臣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的宗祀。晋临川王司马宝也被降为西丰县侯。刘裕还晋封雍州刺史赵伦之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刘怀慎为平北将军,征西大将军杨盛为车骑大将军,西凉公李歆为征西大将军,西秦主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高句丽王高琏为征东大将军,晋升百济王扶余映为镇东大将军。抚慰新旧官吏以后,刘裕又减免租税,放宽刑罚,安抚百姓。宋朝初定。
  西凉公李歆,相传是汉朝将军李广的后裔。父亲叫李暠,曾在北凉担任敦煌太守。后来,李暠自称西凉公,与北凉脱离,攻取沙州、秦州、凉州等地,在酒泉建立都城。李歆嗣位后,曾派使者到江东向晋廷朝贡。当时,晋朝还没有灭亡,封他为酒泉公。刘裕受禅后,加封李歆为大将军。再后来,李歆被北凉主沮渠蒙逊击毙,李歆的弟弟敦煌太守李恂也以身殉国。李恂的儿子李重耳逃往江左,因路途遥远,便投入北魏,传到第五世,有子孙叫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
  宋主刘裕听说西凉被灭,却无暇讨伐北凉,想到自己已经老迈,而儿子们还小,便决定暂时停止远征,先巩固国内。那时,晋朝虽已灭亡,但仍留有一个零陵王。刘裕左思右想,决定再下辣手,斩草除根,于是令琅玡郎中令张伟带着毒酒去毒死零陵王。张伟叹息道:“毒死君主以求自保,只能遗臭万年,不如由我来喝下这杯酒!”随即一口喝干毒酒,倒地而亡。宋主得知后,叹息一番,过了几个月,又派人去送毒酒。零陵王看到毒酒,摇头说:“佛家说,人如果自杀,就不能转世为人了。”士兵见他不肯喝,索性用被子将他捂死,然后回去报告。宋王得到消息,很是欣慰,却装出一副哀悼的模样,率百官在朝堂哀思。并派太尉持节护丧,一切丧葬仪式全部依照晋朝礼制,并赐谥号恭。
  除掉晋恭帝,刘裕觉得没有后患了,于是重用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一心想要好好治理国家。无奈岁月不饶人,刘裕的精力逐渐衰退,饭量也逐渐减少,疾病却越来越多了。永初三年春季,刘裕卧床不起。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檀道济入宫探望,见他经常呓语,便请他前往神只祈祷。刘裕不允,只是令侍中谢方明去太庙祷告,又令医官入宫诊治,静心调养。没过多久,病情逐渐好转。身体一痊愈,刘裕便令檀道济镇守广陵,督管淮南各军。
  太子刘义符向来喜欢和下人嬉戏亲昵,刘裕得病后,他更是如此。谢晦颇为忧虑,刘裕病稍好些,他便对刘裕说:“陛下年事已高,应为万世江山着想,好不容易取得的社稷,应该交给稳妥的人。”宋主一听,慢慢说道:“庐陵王义真怎么样?”谢晦回答:“待臣先去看看庐陵王。”庐陵王刘义真喜好修饰,这次当然是盛装出来与谢晦交谈。聊了好一会儿,谢晦回来对宋主说:“庐陵王才华有余,但德量不足,臣觉得他没有人君的气度。”宋主于是令刘义真镇守历阳,督管雍、豫等州军事,兼任南豫州刺史。
  不久,宋主刘裕再次病倒,病势比上次更严重。有时蒙眬睡着,竟看见无数冤魂前来索命,甚至晋安帝、晋恭帝二人也时常前来。刘裕常常被噩梦惊醒,吓得汗流浃背,暗想,连鬼魂都经常在我面前出现,看来这次是在劫难逃了。于是,他将太子刘义符召到面前,说:“檀道济虽有武略,却没有远大的志向;徐羡之、傅亮追随朕已久,他们二人应该没有异图;谢晦屡次随我征战,颇懂得应变,将来他们中间如果有人叛变,这人一定是谢晦。你嗣位后,立即把他调到会稽、江州等郡,这样才能免除忧患。”随后,刘裕又亲自写下遗诏,说幼主嗣位,朝事全部委托宰相处理,皇后不得监朝。弥留之际,刘裕又召来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让他们尽心辅佐嗣君,说完就去世了。刘裕在位只有两年多,享年六十七岁。永春三年七月,刘裕安葬在蒋山初宁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太子刘义符即位后,尊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册立皇妃司马氏即晋恭帝的女儿海盐公主为皇后。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令他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同心辅政。不久,长沙王刘道怜病逝,新帝刘义符追封他为太傅。太皇太后萧氏已经八十多岁,因儿子去世,过于伤心,没过多久,也与世长辞,新帝追赐谥号孝懿。宋廷接连遇到大丧,忙碌不已。新帝刘义符才十七岁,童心未泯,只知道嬉戏玩耍,一切居丧礼仪,全由辅佐他的大臣操办。特进致仕范泰上奏规劝,刘义符丝毫听不进去。连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的劝导,他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内臣正惶急国君不堪辅佐,不料北方强寇又乘隙而来。河南各州郡遍遭兵革,累得宋廷调兵遣将,又惹起一场战事。这就是宋、魏交兵的开始。
  ……
展开
目录

001  /龙护神畏的奇人

005  /刘裕的发家史

009  /南燕败亡

014  /计平谯纵

018  /后秦的消亡

023  /刘宋初建

028  /北魏崛起

033  /迎立新主

038  /檀道济平逆

042  /赫连氏族灭国亡

047  /刘湛冤杀檀道济

051  /魏主灭凉

056  /范晔伏法

060  /宋魏交战

065  /张畅智答李孝伯

069  /弑主

073  /刘骏枭恶锄奸

079  /乱伦引发的乱事

084  /头颅山

089  /昏淫的刘子业

094  /湘东王刘彧即位

098  /四州沦陷

103  /幼主即位

108  /萧道成计除暴君

114  /沈攸之栎林自缢

萧氏建国/  120

王僧虔辞封/  124

萧嶷病逝/  128

北魏迁都/  133

萧鸾废帝/  138

残戮诸王/  142

拓跋宏南征/  146

自相残杀的萧氏/  152

魏主退兵/  156

萧宝卷大杀权臣/  160

潘贵妃专宠后宫/  165

萧衍起兵/  169

萧宝卷之死/  173

齐亡梁兴/  177

北魏入侵/  181

萧梁的反攻/  185

贤王冤死/  190

胡太后临朝听政/  195

清河王遇害/  200

魏主探母/  204

滴血认亲/  209

萧宝夤称尊/  214

尔朱荣立新帝/  218

天子除奸臣/  224

征讨尔朱氏/  230

235  /“高王来了”

239  /梁太子病殁

244  /东魏和西魏

249  /两魏交战

254  /受宠的柔然国

258  /皇帝出家

264  /侯景叛乱

268  /欺负皇帝的高澄

273  /聪明的跛子

278  /建康被围

283  /外贼内祸并起

287  /北齐代东魏

291  /齐初的兴盛

296  /萧梁暂定

299  /突厥崛起

304  /陈霸先得权

309  /梁军大捷

314  /南北易主

317  /鱼吃人

321  /动荡的北齐

326  /一母生四帝

329  /两国争亲家

334  /北周背信兴师

337  /淫后杀贤王

342  /小人的花招给北齐一个教训/  346

边打仗边梳妆/  349

北齐灭亡/  353

虎父犬子/  356

一帝五后/  361

杨坚建隋/  365

亡国的蓬岛仙女/  369

一女事三夫/  373

梁陈并亡/  378

南北统一/  382

现世的阎罗王/  386

独孤皇后专宠/  391

废黜杨勇/  395

杀父烝母/  400

大兴土木/  404

小郎君和老不死/  408

北巡西征/  413

上天示警/  417

征战高丽/  422

内乱渐起/  427

燕门关之围/  431

最后的南巡/  435

巨鼠的名字叫阿/  439

李渊兴兵/  444

南北朝收场/  44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