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周秦哲学史
0.00     定价 ¥ 4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00175487
  • 作      者:
    陆懋德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周秦哲学史》是构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首块奠基石。陆懋德的著作《周秦哲学史》被认为是早对胡适的哲学体系提出挑战的重要学术著作。全书凡十一章:首章概论,陈述了陆懋德基本的哲学观、哲学史观;第二、三章论周秦哲学的思想起源及勃兴原因;第四至十一章论列道、儒、墨、名、法五家的主要思想,以及著作佚失但有哲学价值的其他周秦诸子的概况。他认为胡适以西方式的知识论(逻辑方法)眼光整理先秦哲学,完全是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因而其取材结构仍依传统的六家之分;他的《周秦哲学史》试图净化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西方哲学的一切印迹,以拒绝西方哲学范型来维护中国传统哲学的民族性。陆懋德对于胡适的挑战,把内在于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现代性和民族性的矛盾凸现出来,成了胡适之后研究中国哲学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该书颇有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一比高下的意思,在哲学史的意义、中国哲学之精神、先秦哲学的特点等有关哲学史的基本问题上均另立一说。
展开
精彩书评
  ★夫古代哲学家之去今远矣,欲求其真相,其可得乎?余之是编,不过罗列先哲遗说,聊以尽疏通证明之责而已。然抉择必求其审,考订必求其是,议论必求其平。至于胡氏书错误之处,亦略为纠正。若夫见仁见智,则在览者自得之。
  -一陆懋德
展开
精彩书摘
  《周秦哲学史》:
  格物
  《大学》一书说明为学之次序,此实古人彻上彻下之学。其说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下同)此为三纲领,曰:“物格而后(德按:后与後古通用)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五者,为明明德之事;齐家、治国、平天下三者,为亲民之事。其最终之目的日“止至善”,而其下手之方法日“格物”。格物之说,古今异解甚多。程颐曰:“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学者即天下之物,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章句》引)此解虽偏于直觉,而亦自不误。盖人心之灵即根于遗传,此为格物之第一工具;久之则变为已知之理,此为格物之第二工具。余按:《尔雅》曰:“格,至也。”《诗毛传》曰:“物,事也。”阮元曰:“格物即谓至于事物,圣贤实践之道也。”(《大学格物说》)朱熹虽以穷理解格物,然谓“天下事一一身亲历过,更就其中屡省而深察之,方是真实穷理”(《答黄直卿书》),其说亦极切实。然如无人心之灵及已知之理,则虽有物亦不能格。
  慎独
  《中庸》、《大学》均为直觉派哲学,故均有慎独之说。《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曰:“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前言必慎独而后能毋自欺,毋自欺而后能诚意,后言必慎独而后能不离道,不离道而后能修道。余按:欲慎独必内省,故《中庸》继之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宋儒多教人于静中体认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见《李延平答问》)因内省而求喜怒哀乐皆中节之和,则自见天地位、万物育的气象。不求去喜怒哀乐,而求其中节,儒学与佛学异处在此。陆九渊教人终日静坐内观以存本心(《宋元学案》卷五十八),此即慎独之良法,宋以后凡直觉派哲学家多实行之(近时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极重内省之说,又有回到直觉即能领会之说)。刘宗周论慎独之说曰:“看喜怒哀乐未发时有何气象,只是检查自己病痛到极微密处。”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哲学史概论
第二章 周秦哲学之考原
第三章 周秦哲学之兴起
第四章 道家哲学上
第五章 道家哲学下
第六章 儒家哲学上
第七章 儒家哲学下
第八章 墨家哲学
第九章 名家哲学
第十章 法家哲学
第十一章 周秦哲学补遗
周秦哲学书目考
参考书目
附录一 陆懋德《中国哲学及其研究方法》
附录二 陆懋德《中国经书之分析》
附录三 柳诒徵《评陆懋德<周秦哲学史>》
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