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丝路援疆 久久为功:上海第九批援疆纪实
0.00     定价 ¥ 69.00
泸西县图书馆
  • ISBN:
    9787208162495
  • 作      者:
    达世新,等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丝路援疆 久久为功:上海第九批援疆纪实》主要内容包括丝路接力壮哉“新”疆——第九批上海干部人才援疆全景纪实达世新,援疆干部风采录镌“实”喀什的上海援疆印记——记上海援疆前指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史家明,援疆援到心里去——记上海援疆指挥部总指挥杨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记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元飞,上海驻疆办主任的两次“招商之旅”——记原上海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第九批)副总指挥倪前龙,善抓“龙头”的领头人——记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胡章萍,留下带不走的幸福事业——记上海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从春,权良余:守住上海干部的精气神,毛昭胜:援疆书写人生精彩华章,路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等。
展开
精彩书摘
  《丝路援疆 久久为功》:
  喀什人游喀什搭建“三交”新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部署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工作。在史家明看来,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就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体现。他说道:“为了把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我们每个上海援疆人都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民族团结的使者,与受援地各族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用实际行动把一粒粒忠诚奉献、团结交融的种子播撒在了喀什大地上。”
  如何让乡村的农户走出村落,看城市变化,看援建成果,最直接、最生动的就是国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史家明援疆三年着力推进的工作。为此,在他的统筹下,上海援疆前指制定实施《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推进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方案》。
  三年来,他推动上海援疆喀什四县优秀教师、医生、警察、致富带头人、脱贫摘帽农民、计划生育模范家庭、民族团结模范等赴上海参观学习,让其深切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及强大,进一步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推动开展“万人手拉手看喀什新变化”活动,组织217批次33244名喀什群众参观上海对口援建四县的援建成果、城乡变化和红色旅游景点,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新一轮援疆以来喀什城乡建设巨大变化、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以及脱贫攻坚的显著成果。同时,上海第九批170名援疆干部人才共结对354户贫困户。还根据贫困群众的家庭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增进民族团结,结下深情厚谊。
  在他统筹下的上海社会公益援疆的“小胡杨”计划如今已成为“亮点招牌”,“点亮”“温暖”以及“圆梦”三个计划逐步推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图书、课桌椅、台灯等,推动农村“三新”活动(倡导新风尚、树立新气象、建立新秩序)开展,惠及数十万人。三年来,社会各界捐赠款物达2亿余元。
  渗入细节对干部人才的严管厚爱
  作为总指挥,带队伍是史总的重要工作之一。他常说:“我们的干部很辛苦……”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援疆事务很繁杂,有的业务还是来疆后边学边干的,有的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来自多方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管理上可松懈。恰恰相反,在史总看来,在管理上还得比上海更严格,因为这是在边陲,又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还是反恐的主战场,情况复杂,问题多样。为此,史家明“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要严格管理,以确保队伍时刻保持战斗力。
  “一日三餐,早中晚在干什么?在上海援疆指挥部,每一个党政干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行程进行汇报。倘若有晚归等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对干部人才的管理,史总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亲自查人、查岗、查车,严肃的态度和面容与部队般的纪律,一开始让不少援疆干部们都极不适应。
  然而,这张“冷峻”的面孔下却是暖暖的厚爱真情。援疆三年来,史总每年要去喀什莎车、泽普、巴楚、叶城四县调研二十多次,落实地委、指挥部的工作要求,解决问题。在前方,常与干部进行交谈沟通,做透思想工作,在后方,他拜访干部的原工作单位,了解干部家里的困难、矛盾,努力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喀什地区的援疆干部中,深入开展“沪疆杯”立功竞赛活动,干部人才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努力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工作氛围。
  2018年,在他的提议下,上海援疆指挥部党委向援疆干部人才家属所在单位党委以及援疆干部人才子女所在学校各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单位和学校对援疆干部人才夫人和孩子的关心,感谢对上海援疆工作的支持,并积极推介上海援疆工作,邀请他们到新疆来感受援疆氛围,这封特殊的“家书”,让援疆干部人才的“大后方”感到暖心。
  ……
展开
目录
中篇报告文学
丝路接力壮哉“新”疆——第九批上海干部人才援疆全景纪实达世新
援疆干部风采录镌“实”喀什的上海援疆印记
——记上海援疆前指总指挥、喀什地委副书记史家明

援疆援到心里去——记上海援疆指挥部总指挥杨峥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记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元飞
上海驻疆办主任的两次“招商之旅”——记原上海市政府驻新疆办事处主任、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第九批)副总指挥倪前龙
善抓“龙头”的领头人——记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胡章萍
留下带不走的幸福事业——记上海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从春
权良余:守住上海干部的精气神
毛昭胜:援疆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路锋: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黄红宝:总有一种精神在激励我做好援疆工作和民政事业
张景春:三年援疆路一世援疆情
陈路:在喀什,守护一方平安
张松:岁月静好的背后一定有人负重前行
王君:从特警队长到后勤干部
李明辉: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陈锋锋:为城乡百姓打造新生活
彭军:工作即责任、援疆即奉献
苏永军:为管好用好上海援疆资金殚精竭虑
何国成:努力把援疆项目打造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放心工程
邵祺:养好生蛋的“母鸡”
倪华:尽力跑好我们自己这一棒
邢增涛:为喀什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献智出力
李彬:一个统战干部的援疆生涯
李斌:援疆既是工作更是情怀
张隽:做一个称职的金融援疆工作者
徐军:为旅游援疆旅游富民砺志笃行
傅建勤:在戈壁滩栽下桃李林
王晓峰:不负卫生援疆健康扶贫的使命
蒋枫:办好喀什人民满意的教育
唐惠荣:做一个文化援疆的使者
乔安水:从“孵化器”到“试验田”
从“这病得去乌鲁木齐看”到“乌鲁木齐的病人慕名来到二院”——记第九批第一轮.第二轮上海援疆医疗队
崔勇:以“喀什二院”为家的上海院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