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阐释: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研究》:
三 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考察
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人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人与世界(包括人本身)的关系是人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认识都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展开的。离开了与世界的关系,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就无从谈起。因此,夏甄陶强调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来探究,“人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理性的力量和机巧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意志的努力,所展开的一切对象性的活动,都可以说是按照有利于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原则来处理和驾驭这种大关系;人要观念地认识、理解和实践地控制、调整世界本身的各种关系,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按为人的原则来有效地处理和驾驭人与世界的大关系”①。虽然确定现实的人的存在是关于人与世界的大关系发生、展开的一种前提性确定,但是只有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中,现实的人才能确定,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人与世界的大关系进化发展的结果。虽然人与世界的大关系是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展开的,但这种对象性活动也不是独立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之外的,同样,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进行的。
夏甄陶认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并不是人的终极目的,认识归根到底是要以实践为中介服务于社会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以及发展、强化人的本质力量。而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全部需要的满足,本质上表现为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展开过程。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表现为两个基本方面即依赖和掌握,人对世界的依赖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掌握来实现的。人对世界的掌握和依赖主要通过观念理论活动和物质实践活动来实现,这两种基本的活动以及各种活动包括的许多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涵盖人与外部世界的全部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的展开,人与世界之间进行着有利于人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变换与转移,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人赖以生活的外部世界的范围也相应地得到扩展。因此,只有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它。尽管认识论是以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但却不能局限于认识论领域中,局限于人与世界的观念的或理论的认识关系中来研究,必须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的关系之网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夏甄陶指出:“认识论不能单纯局限于考察和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观念的理论的认识关系,而是必须把这种关系同物质的实践关系内在地统一起来,作一体化的考察和研究。事实上,从人类的认识史或人与世界的关系史来看,同实践关系毫无联系的纯粹观念的或理论的认识关系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如果说有这种关系存在的话,那也不过是在关于认识的反思中所作出的一种纯粹理论的抽象。”①
认识论研究不仅包括对作为观念结果的认识的认识,而且还包括对认识着的认识的反思。尽管认识着的认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但它交织在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中,交织在人与世界的总体的动态关系中。因此,夏甄陶认为:“只有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并把它当作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活动方式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才有可能对有关认识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达到全面和本质的理解,才能避免关于认识的怀疑主义的、神秘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解释。这是我们对认识进行反思首先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立足点。”②唯心主义和怀疑论者不懂得将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将认识局限在人的思维之中,将认识作为一个封闭的过程,因而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之中。只有将认识放到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中,将其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认识的本质、来源、系统等才会得到科学的解释,认识的真理性才能得到检验。认识的主体、客体、中介才能确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关联才能实现。
……
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郭湛
★夏甄陶先生作为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大家,探索、耕耘和研究哲学的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等领域作出了富有特色、卓有建树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认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该书对夏甄陶认识论思想所作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对阐明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基本结构和理论特质,特别是对考察和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书的出版对清醒认识、打破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沉寂状态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条件下人类认识方式的急剧变化之间的矛盾,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再度繁荣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 刘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