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阐释: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研究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0307574
  • 作      者:
    朱华彬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华彬(1981-),男,河南西华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哲学宗教与社会学出版中心副主任,副编审。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认识论、政治哲学。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在《光明日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报纸、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多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阐释: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研究》分三个阶段清晰梳理了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全面、深入地阐释了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基本结构、主要观点和理论价值,从马克思主义认识发展史的视角审视和把握了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特性和本质,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遇到的困境,以期为研究和传承夏甄陶认识论思想,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
精彩书评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我们不仅有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有当代哲学的成果。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关注西方哲学和古代哲学,对中国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本土哲学家的思想重视不够,这方面的著作很少。该书作为系统研究和阐述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专著,在当代中国本土哲学家思想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该书的出版不仅可以为学界和社会了解、研究和传承夏甄陶认识论思想,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提供参考,而且可以激励更多学人研究我们本土哲学家的思想。这对于我们时代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无疑是重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郭湛
  
  ★夏甄陶先生作为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大家,探索、耕耘和研究哲学的生涯长达半个世纪,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等领域作出了富有特色、卓有建树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认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该书对夏甄陶认识论思想所作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对阐明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基本结构和理论特质,特别是对考察和书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书的出版对清醒认识、打破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沉寂状态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条件下人类认识方式的急剧变化之间的矛盾,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再度繁荣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 刘敬东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代阐释: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研究》:
  三 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考察
  人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人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人与世界(包括人本身)的关系是人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认识都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展开的。离开了与世界的关系,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就无从谈起。因此,夏甄陶强调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来探究,“人运用自己的智慧、运用自己理性的力量和机巧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意志的努力,所展开的一切对象性的活动,都可以说是按照有利于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原则来处理和驾驭这种大关系;人要观念地认识、理解和实践地控制、调整世界本身的各种关系,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按为人的原则来有效地处理和驾驭人与世界的大关系”①。虽然确定现实的人的存在是关于人与世界的大关系发生、展开的一种前提性确定,但是只有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中,现实的人才能确定,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人与世界的大关系进化发展的结果。虽然人与世界的大关系是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展开的,但这种对象性活动也不是独立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之外的,同样,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进行的。
  夏甄陶认为,获得知识、掌握真理并不是人的终极目的,认识归根到底是要以实践为中介服务于社会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以及发展、强化人的本质力量。而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全部需要的满足,本质上表现为人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展开过程。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表现为两个基本方面即依赖和掌握,人对世界的依赖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掌握来实现的。人对世界的掌握和依赖主要通过观念理论活动和物质实践活动来实现,这两种基本的活动以及各种活动包括的许多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涵盖人与外部世界的全部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的展开,人与世界之间进行着有利于人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变换与转移,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增强,人赖以生活的外部世界的范围也相应地得到扩展。因此,只有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它。尽管认识论是以认识本身为研究对象的,但却不能局限于认识论领域中,局限于人与世界的观念的或理论的认识关系中来研究,必须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的关系之网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夏甄陶指出:“认识论不能单纯局限于考察和研究人与世界之间的观念的理论的认识关系,而是必须把这种关系同物质的实践关系内在地统一起来,作一体化的考察和研究。事实上,从人类的认识史或人与世界的关系史来看,同实践关系毫无联系的纯粹观念的或理论的认识关系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如果说有这种关系存在的话,那也不过是在关于认识的反思中所作出的一种纯粹理论的抽象。”①
  认识论研究不仅包括对作为观念结果的认识的认识,而且还包括对认识着的认识的反思。尽管认识着的认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活动,但它交织在人的物质实践活动中,交织在人与世界的总体的动态关系中。因此,夏甄陶认为:“只有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并把它当作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活动方式来加以考察和研究,才有可能对有关认识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达到全面和本质的理解,才能避免关于认识的怀疑主义的、神秘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解释。这是我们对认识进行反思首先必须确立的一个基本立足点。”②唯心主义和怀疑论者不懂得将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将认识局限在人的思维之中,将认识作为一个封闭的过程,因而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之中。只有将认识放到人与世界的大关系中,将其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认识的本质、来源、系统等才会得到科学的解释,认识的真理性才能得到检验。认识的主体、客体、中介才能确定,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相关联才能实现。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的出发点
二 研究意义
三 有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夏甄陶的哲学研究与理论成就
第一节 夏甄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一 夏甄陶生活的时代背景
二 夏甄陶的成长经历
第二节 夏甄陶哲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基本框架和治学特点
一 夏甄陶哲学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
二 夏甄陶哲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
三 夏甄陶的治学特点
第三节 夏甄陶的认识论研究
一 认识论的兴起和繁荣
二 夏甄陶的认识论研究总览

第二章 夏甄陶的认识论研究及其思想成果(上)
第一节 对“四人帮”唯意志论的批判
第二节 对实践理论的重新审视
一 实践的涵义、要素、特性和真理的标准
二 实践目的
三 实践观念
第三节 夏甄陶认识论研究的体系化理念
一 认识论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和出发点
二 将实践结构理论引入认识论
三 对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阐释
四 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规定
五 规划和主持认识发生论研究
六 阐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思想
七 关于认识论史和认识论体系的研究

第三章 夏甄陶的认识论研究及其思想成果(下)
第一节 认识发生论
第二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
一认识系统中的主体
二 认识系统中的客体
三 主-客体相关律
四 主-客体相关联的中介
五 认识的过程
六 实践活动和意识、思维活动的关系
第三节 对中国传统认识论思想的梳理和解读
一 哲学研究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思想
二 中国传统认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传统认识论思想的特点
第四节 认识的真、善、美的统一

第四章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人学前提
一 认识以现实的人的存在为前提
二 认识是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性的表现之一
三 把认识置于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中考察
第二节 夏甄陶认识论研究的理论基石
一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争论
二 夏甄陶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解释
三 实践的唯物主义:夏甄陶认识论研究的理论基石
第三节 夏甄陶认识论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 把认识当作一个开放过程来研究
二 把认识当作一个关系系统来研究
三 将认识论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中来研究
第四节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本质特征
一 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想特征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变革
三 立足当代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层阐释

第五章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夏甄陶在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一 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回顾
二 夏甄陶是新时期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奠基者
三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不足
第二节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一 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理论的贫瘠
三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 为使科学理性融入人们的意识提供理论资源
二 为科学研究提供哲学上的方法论指导
三 为科学决策提供哲学理论依据
第四节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与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发展
一 当前国内认识论的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自我反思
三 认识论研究理路不应当被淡忘
四 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的启示
五 从夏甄陶认识论思想看认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

结束语
附录一 知行结合究天人——夏甄陶先生的学术人生
附录二 夏甄陶学术小传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