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学会新闻采写”系列丛书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相关领域作者团队为自媒体时代全民专业报道打造的实用写作教材。
本丛书以新闻采写为研究对象,兼撷专业新闻理念与业余记者思维精粹,接轨不同行业与类型新闻采写方略,旨在引领非专业人员进入新闻采写的奇峰异洞,细语全民专业报道中的“在哪做、做什么、如何做”,形塑全民 DIY 时代非科班出身的合格记者。本系列丛书的代表作《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畅销十余年,为数十万读者提供了能学能用的写作指导。
《获奖评论赏析》精选1-3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作品原文为分析对象,并加之赏析文章。赏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和新闻采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评论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探讨各类评论写作技法与技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指导性、权威性。全书按获奖作品题材分为四编: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网络评论。本书是新闻评论教学与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为新闻院校学生与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写作指导。
第一编 报纸评论
003 撩开温情的面纱
004 ◇附作品
别把超时加班美化为“拼搏和敬业”
007 对谬论的果断亮剑
009 ◇附作品
对“私营经济离场论”这类蛊惑人心的奇谈怪论应高度警惕
011 理论阐释的“时度效”
013 ◇附作品
让劳动光荣成为青年坚定信念
016 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的结合
018 ◇附作品
新时代呼唤蓬勃的青年精神
020 角度刁钻的“点射进球”
022 ◇附作品
不因唱衰而忧 不因看涨而乐
024 “微”的力量
026 ◇附作品
民生实事 莫沉迷于“数字突破”
029 爱,让世界安静下来
031 ◇附作品
魏则西事件下的污名化狂欢要不得
033 以诗人的热情呼吁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
035 ◇附作品
漠视生命是最可怕的沉沦
038 为农民代言的政策回音壁
040 ◇附作品
要帮进城农民算好三笔账
043 别拿因果论证说事儿
045 ◇附作品
别拿屠呦呦说事儿
047 以发扬“剃刀”精神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049 ◇附作品
重塑文艺评论的“剃刀”精神
052 认识升维,以经验教训引导围观
054 ◇附作品
公共辩论,求真比求胜更重要
057 该谁说和该如何说
059 ◇附作品
师德“红线”需要更明确的操作性
062 理性批驳“脑残套路”
064 ◇附作品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临时工”
067 当高温与民意共振
069 ◇附作品
放个高温假天塌不下来
071 澄清谬误的理性态度和专业辨别力
073 ◇附作品
“富豪相亲”浊化社会空气
075 何以不再低调
079 ◇附作品
崛起的中国势不可当
090 网络调查评论也可以接地气
092 ◇附作品
媒体岂能对可疑数据不设防?
095 他,在自省,在把关,在启蒙
097 ◇附作品
没有新闻,就别制造新闻
099 警惕“倾听沉没的声音”变成政治流行语
102 ◇附作品
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
104 短评的魅力和问题
106 ◇附作品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
108 打破套路,缘事而评
110 ◇附作品
城市管理亟待走出“整治思维”
112 用创新的语言翻译和传达
114 ◇附作品
食品安全就该“人命关官”
116 打假初衷与论证策略
118 ◇附作品
专家哪里去了
120 找准交流的对象和时机
122 ◇附作品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124 有立场有分寸地和这个世界讲理
126 ◇附作品
指责中国“劫持”气候大会毫无道理
129 以国家仪式传承历史文化价值观
131 ◇附作品
今天,让我们体悟生命的尊严
133 理论思维的力量
135 ◇附作品
媒体自身也要讲荣辱观
137 一篇“三巧”评论
139 ◇附作品
说要做的事就要做
141 “时效性”与“新概念”
143 ◇附作品
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以公民的姿态站立
145 舆论监督的时度效
147 ◇附作品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149 一个复杂事件的判断层次与逻辑
151 ◇附作品
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
153 媒体不能止步于提出问题
155 ◇附作品
用心灵去感知那别样的世界
157 动情的真话最动人
159 ◇附作品
善待百姓
162 “微笑”的获奖线索
164 ◇附作品
微笑,并保持微笑
167 站在人民的立场 语言自带光芒
169 ◇附作品
让人民群众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角
171 问题背景与话语策略是课文学习的“升级版”
173 ◇附作品
台湾历史不容歪曲
177 热爱与耕耘养成的风格
179 ◇附作品
“真抓”与“假抓”
181 从旧现象中看到新观念
183 ◇附作品
解放人才
185 “新话”来自作风的转变
187 ◇附作品
学会讲新话
189 表达心声的激情之作
191 ◇附作品
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
193 在历史的进程中评价历史
195 ◇附作品
评改革开放二十年
203 直来直去讲理论
205 ◇附作品
一个鲜明主题
207 批评歪风邪气须有一身正气
209 ◇附作品
不能搞有偿新闻
212 直陈蓄积之情的佳作
214 ◇附作品
市长:可否改改垃圾车
第二编 广播评论
219 如何形成独特的选题角度
221 ◇附作品
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行业协会?
225 沉下去听得更真切
228 ◇附作品
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231 采访式广播评论的创新实践
233 ◇附作品
让中药走向世界
238 一篇新闻述评的成功机制
240 ◇附作品
49%大于51%的启示
242 反对形式主义时不搞形式主义
244 ◇附作品
扫除形式主义
第三编 电视评论
249 一句话的表达契机和表达层次
251 ◇附作品
民企也是国家队
257 轮回式的突破
259 ◇附作品
证难办 脸难看
269 阐释“新做法”的正确路径
271 ◇附作品
聚焦医患“第三方”
279 一次特殊的“异地监督”
282 ◇附作品
致命石英砂
288 “盯住”就有说服力
290 ◇附作品
祸起三鹿奶粉
296 调查的力量
298 ◇附作品
用生命撞响的警钟
305 如何聚焦“焦点”
307 ◇附作品
洗不掉的恶行
311 《今日话题》的代表作
313 ◇附作品
干部图政绩,普九变儿戏
319 中国电视评论进步的标志
321 ◇附作品
刑场上枪声留下的警示
第四编 网络评论
329 务虚与务实的精准结合
331 ◇附作品
在抓落实中重“绩”留“心”
334 对话策略和底线思维
336 ◇附作品
极恶!拿慰安妇头像做表情包,良心何在?
339 网络文化语境中的大评论与大修辞
341 ◇附作品
中国改革“再出发”的总宣言
344 “特别”之处在文章之外,也在字里行间
349 ◇附作品
限制“公款消费”本质是制约权力寻租
351 表达时机、核心概念和语态转换
353 ◇附作品
拒绝空谈:需从学会“不念稿子”做起
356 当周正龙们遇上网络舆论
359 ◇附作品
“华南虎事件”能否成为一个契机?
362 被Web2.0改变的社会逻辑
364 ◇附作品
谁代表网友给小慧的后妈道歉?
366 向漠视生命价值的黑色利益开炮
369 ◇附作品
爆炸、矿难,山西为何黑色新闻不断?
371 爱国的理性路径
373 ◇附作品
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