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胡同儿里的溜达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06881630
  • 作      者:
    马晓冬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北京这座城市的厚重不单因为有了故宫和天安门,更多的是缘于散落在胡同深处的那些陪伴着北京人家长里短儿、风雨沧桑的历史遗存,而承载着那些穿越时空流传至今挥之不去的往事的胡同,才是北京的根和魂。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您从不同的视角多了解一些北京的胡同,也希望沉睡在胡同里的那些尘封但又鲜活的历史不会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城市的改建,而成为褪去的记忆。

展开
作者简介

马晓冬,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自幼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闲暇之余,喜好在胡同内行走,寻找胡同深处留下的古老痕迹和远去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些年随着北京的改建,一些胡同已经在地图上消失了。伴随胡同消失的不仅仅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还有那些沉积在胡同里悠远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墙脚屋檐下那些京腔京韵的故事和传说。您如果也对北京的胡同感兴趣,那就来胡同溜达溜达,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些被流水带走了的光阴的故事。希望这本书中的文字和照片,为渐行渐远的北京胡同保留一份记忆。

展开
精彩书摘

砖塔胡同

胡同的老祖儿


最早出现在文字里的胡同

说到北京的胡同必绕不开胡同的老祖儿——砖塔胡同。

说它是老祖儿,源于它是文献里最早出现的胡同,也是元大都唯一有文字记载并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地存在了七八百年的活物儿。胡同里的每一块青砖灰瓦、墙脚边的每一棵老树、每一扇院门前的门当户对都目睹了一幕幕古老的悲喜剧在这里周而复始地上演。胡同里更有关汉卿、鲁迅、张恨水等文坛大师留下的印记。

胡同因胡同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明《帝京景物略》中对此塔有详尽的说明。这座金元风格的八角砖塔坐落在一个十分雅致的小院之内。万松行秀是金元时期的高僧,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圆寂后就葬在砖塔里。元代的中书令耶律楚材曾从师万松三年,七百多年前的晨光里、夕阳下,这对师徒在这小院的门前屋下应该有过无数次的迎来送往……

我也是第一次造访这里并惊奇地发现,一直惦记的正阳书局恰巧就在这个小院里,在这座古老的砖塔下静静地等候着读者。在书局里还难得地遇到了一直没能找到的北平地图。

站在幽静的小院里,感受着从远处穿越过来的时光……


元大都的娱乐中心

七百多年前,砖塔胡同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界儿之一。据说全盛时期胡同里驻扎着二三十家戏班儿,并设立有众多娱乐场所。每到夜幕降临,这里便张灯结彩,吹拉弹唱。在那个骑马打仗的年代,最时尚的事儿也不过是听元曲儿、看杂剧了。

关汉卿曾在砖塔胡同住过一段时间,不知感天动地的《窦娥冤》是不是就在这里写成的。

唐朝人写诗,宋朝人填词,戏剧的雏形则是由元代的杂剧开始的,出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四大元曲家。

据元《青楼集》记载,那当儿珠帘秀、天然秀、忠都秀等名角儿常在砖塔胡同里的剧场演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砖塔胡同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

砖塔胡同南边至今还保留着的大院胡同、小院胡同、粉子胡同、英子胡同等,都是当年元大都歌舞升平之际遗留下来的痕迹。那当儿,这一带成了元大都的娱乐中心,比前门外的八大胡同儿要早了四五百年。

胡同中段有一座关帝庙,也许正因关老爷在这儿护佑着,这条活化石般的胡同才得以流传至今。


永恩贝勒府

砖塔胡同有个侧枝,小胡同里唯一的院子在胡同的尽头——砖塔胡同42号,早年是永恩贝勒府。还没到跟前,便见院里出来一位老太太,先是防贼似的一通儿问,然后聊了起来。

“这儿没什么看的,就剩个贝勒府的牌子了,这院子是个花园儿,府在南边儿呢!”

“听说您这儿要拆,拆得了吗?”

“丰盛这片儿早晚的事儿。”

……

永恩贝勒府现如今已看不出半点痕迹,只剩下了一块牌子。

永恩是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后人。代善是清太祖器重的儿子之一,也是开国功臣。清初八大铁帽子王里,代善一家就占了三个。代善封为礼亲王,王府在西皇城根儿南端,如今是部队大院。儿子岳托,受封克勤郡王,王府就是现在的北京实验二小。

孙子勒克德浑,受封顺承郡王,王府则是现在的政协礼堂。如果依老太太所说,永恩贝勒府应该也快消失了。

鲁迅在北京的第三个住处砖塔胡同的西口曾住着两位作家,一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鲁迅,一位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张恨水。

砖塔胡同84号是鲁迅在北京先后住过的四个住处中的第三个。1923年8月,他由八道湾11号搬到这儿,直到1924年5月离开。胡同里已没有84号的门牌,经胡同里的老人儿指认,拐角处这排破旧的平房就是84号院儿,院内的房子已被拆除。

《祝福》就是在这排破旧院墙内被拆掉的北屋里完成的。听老人说,这儿早已列入拆迁计划,此地将来准备建一所学校,听说拆迁后的安置地在丰台区张仪村。


展开
目录


序篇 昨天和今天 001


西城篇

砖塔胡同:胡同的老祖儿 007

西四南大街:义达里,砂锅居和缸瓦市 015

兵马司胡同:科学的圣地 020

大麻线胡同:顺承郡王府以及消失的扁担胡同和烙铁胡同 022

甘石桥:曾经的“赶尸桥” 024

中京畿道:刑部的后身儿 026

大木仓胡同:郑王府 028

辟才胡同:两位“老佛爷”的偶遇 030

跨车胡同:荒了的齐白石故居 032

广宁伯街、武定侯街:福利分房 034

金城坊、什锦坊:元大都的小区 036

灵境胡同:拐了弯的皇城墙 038

馓子胡同、背阴胡同:洵贝勒府 042

西四路口:新华书店和慈禧的六十大寿 044

西四丁字街:北京人的念想儿 046

阜成门内大街:从白塔寺、中央医院、帝王庙到广济寺 048

阜成门内西三条:鲁迅博物馆 056

马市大街:西安市场 060

西安门:李自成由此进皇城 062

西什库教堂:坏人载漪 064

文津街:老舍说这是北平最美的街 066

南北长街:皇帝家的地盘 068

西黄城根:留守的挂历博物馆 076

西四北头条:和珅玩耍长大的地方 078

西四北二条:平民中学 080

西四北三条:萡子市场和程砚秋故居 082

西四北四条:旗人官学 084

西四北五条:文青圣地与傅增湘 086

西四北六条:老王和门当 088

西四北七条:北京城不该忘记的名字——陈珪 090

西四北八条:下雪天的庆宁寺 092

官园和东冠英胡同:菜园子里的王府和溥仪最后的家 094

护国寺街:庙会和小吃 096

小羊圈胡同:老舍的出生地 098

百花深处胡同:One night in Beijing 100

八道湾胡同:消失的轨迹 102

西直门内大街:昔日王府一条街 104

西北套:只有老北京才知道的地界儿 106

蒋养房胡同:棍王府和公主坟 108

三不老胡同:郑和故居 110

定阜街:比和珅会贪的王爷 112

柳荫街:活在当下的王爷 114

毡子胡同:阿拉善亲王府 116

恭王府:万物皆是空 118

地安门:皇城的后门 120

雁翅楼和冰窖胡同:中国书店和皇家冰窖 122

地安门内大街:内务府的办公区 124

油漆作胡同:溥仪的洋师傅 126

米粮库胡同:最有文化的粮库 128

恭俭胡同:郑和上班的地方 132

地安门外的海子:大运河的终点站 134

天汇大院:老北京八大轩之天汇轩 136

白米斜街:运米的码头 138

后门桥:忽必烈从这里走过 140

烟袋斜街:收打鱼税的地方 142

银锭桥:看的不是山 144

南官房胡同:敦王府旧址 146

后海北沿:往事只能回味 148

鲍家街:醇亲王南府,光绪的出生地 154

糖房大院胡同:“什刹海”之名的由来 156

鸦儿胡同:广化寺、云板和“点” 158

高梁桥:“九门八点一口钟”的串烧 160

前海北沿:老北京八大堂之首——会贤堂 162

四合院的院门 164

汇通祠:致敬郭守敬 168

鼓楼西大街:北京最长的斜街之一 170

甘露胡同:汪精卫和庚戌炸弹案 172

旧鼓楼大街:元大都的中轴线 174

北京城和中轴线都跑偏了 178

北京城消失的钟声 180


东城篇

宝钞胡同:倒钞司 185

南锣鼓巷:被喧哗淹没了的往事 188

菊儿胡同:历史没有如果 196

福祥胡同:光绪的“担挑儿” 198

雨儿、沙井胡同:齐白石故居和沙井副食店 200

景阳胡同:胡同里的水井 202

炒豆胡同:大清朝最后一个提枪上马的王爷 204

东棉花胡同:文青圣地和卫立煌将军 206

北兵马司胡同:清史稿 208

秦老、蓑衣胡同:大内总管世家和任四爷 210

前、后圆恩寺胡同:茅盾故居和蒋介石行辕 212

黑芝麻胡同:纸马和“粪霸”总督 214

胡寿比胡同说老炮儿 216

帽儿胡同:枯井 218

方砖厂胡同:宫砖与赵登禹将军 226

地安门东大街:清太医院旧址 228

方家胡同:胡同里的“798” 230

成贤街:昔日的国家教委——国子监 232

交趾胡同:越南的前世今生 234

永康胡同:“辫哥”张勋 236

府学胡同:顺天府和文天祥 238

大兴胡同聊大兴 242

铁狮子胡同:民国往事 244

魏家胡同:鲁迅与章士钊的恩怨 250

大佛寺街:公主和额驸 252

什锦花园胡同:吴佩孚和戴笠 254

沙滩后街:北大的两个名字和三个校址 258

五四大街:北大红楼 260

银闸胡同和中老胡同:民国的大学城和教授街 262

隆福寺:北京城最大的庙会 264

翠花胡同: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 266

东厂胡同:锦衣卫和东厂 268

灯市口西街:奶子府 270

灯市东口:同福夹道 272

丰富胡同:老舍的丹柿小院 274

锡拉胡同:甲骨文在这里苏醒 276

王府井:曾经的农贸市场 278

帅府园胡同:豫王府和协和医院 280

校尉胡同:贤良寺里忆贤良 282

北极阁胡同:几度风雨的怡王府 284

西总布胡同:国耻牌楼应犹在 286

石大人胡同:北洋外交部旧址 288

东堂子胡同:往事如烟 290

红星胡同:永远消失的大师故居 298

南北池子:从宣德炉、景泰蓝到十三陵、回龙观 300

智德前巷:八王坟的主人阿济格 310

干面胡同:“古史辩”大师顾颉刚 312

史家胡同:岁月如歌 314

内务部街:申根签证和吃货大师 318

本司胡同:元明时期的红灯区 322

东四头条:改成地铁站的胡同 324

东四二条:孚王府和海公府 326

东四三条:京城八大富户 328

东四四条:宝泉局 330

东四五条:拆出来的总统府 332

东四六条:风水宝地 334

东四七条:“第一楼”的灌汤包 336

东四八条:给皇城开口子的第一人 338

东四九条:川岛芳子在这里被捕 340

东四十条:城墙上的豁口 342

东四十一至十四条:北新桥卤煮 344

北新桥二条:东直门豆汁儿 346

北新桥三条:王大人和平西府 348

九道湾:北京“弯儿”最多的胡同 350

雍和宫:一个被皇帝耽误了的禅师 352

针线胡同:闹市中的尼僧寺院——通教寺 354

东直门北中街:药王庙 356

东直门:打春 358

炮局胡同:北平的监狱 360

海运仓胡同:皇家粮仓 362

新鲜胡同:桂公府 364

禄米仓胡同:智化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366

齐化门:填仓节 368

总布胡同是咋回事 372

北总布胡同:太太的客厅 374

东总布胡同:马寅初和“川办” 376

贡院东街:科举考场 378


后 记 38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