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学研究》:
(四)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新发展之一。系统论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被引入不同的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均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军民融合战略发展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对国家这一大系统发展模式的研究,必然离不开系统科学这一方法论基础。
1.一般系统论原理
一般系统理论主要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整体的一般理论,与组成系统的具体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知识中共同的东西,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方法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过程都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性质、规律、功能存在于组成它的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各组成部分独立的特征和功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特征和功能。国家大系统是由国防系统和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国家的发展是由各子系统的整体均衡发展来实现的。国防子系统落后,将会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发展所需的安全环境就得不到保障。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落后,国防建设就没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国防子系统的发展就缺少后劲。所以,要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使国防建设真正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防领域里实现民用效应的最大化和在经济社会领域实现国防效应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多种效益”的“兼容式”发展、“双赢式”发展。
系统联系性原理。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系统的联系性是一般系统论的重要原理。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都处在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之中。系统中一个要素的存在和变化,会影响或制约另一些要素的存在和变化,改变一个要素,可能引起相关的另一些要素的改变,并波及更多的要素,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功能发生变化。国家大系统中的国防系统和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国防系统和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的有机衔接,是国家建设发展顺应客观规律要求的必然选择。人为地将国防系统和经济社会其他子系统割裂开来,将会违背国家建设的基本规律,给国家建设带来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实行军民分割的国家建设之路,建立的国防工业体系独立于民用经济部门。尽管巨大的国防投入和相对独立的国防工业赋予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大国,但由于国防工业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先进的军用技术不能有效地转为民用,不仅没有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给国家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系统的结构功能统一原理。任何系统都可以由元素(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个要素来刻画。元素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系统的结构,也就是具有某种稳定性的系统元素的组织形式和结合方式。功能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的属性、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元素、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元素、结构的表现并反作用于结构。在元素一定的情况下,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国家这一大系统的功能是多元的,既有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一种资源投入产生多种效益”的“兼容式”发展、“双赢式”发展,也有保卫国家安全的功能。国家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国家各个方面的功能,而这一目的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推动政治、经济、科技、国防等子系统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军民分割”“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军民深度融合”正是描述了国防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国家大系统在这两大子系统方面的结构。推动军民融合战略发展,将“合”的层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合”的范围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方面,“合”的程度深化到融为一体,从而优化这两大子系统的关系,实现国家生产力发展功能和保卫国家安全功能的全面提升。
2.复杂系统论原理
国家以系统的方式存在,而且是一个特殊复杂的巨系统。一般系统论是运用类比同构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只能说明国家这一特殊复杂的巨系统的确定规律而不能说明其余规律。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以系统为基础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等,对具有自组织性的复杂系统进行了研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