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高天长河入梦来
0.00     定价 ¥ 8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16520826
  • 作      者:
    文安
  • 出 版 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文安,真名王荣阳,曾任中航工业集团特级专务,中航经济技术研究院监事会主席、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监事会主席;历任航空航天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处级干部,航空工业总公司经济研究中心处长、副总经济师,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一航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他发表了上百篇文章,主编《国家控股公司手册》等书,并获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高天长河入梦来》讲述动人心魄的中国航空故事,揭示分析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重大事件与争论,呈现一个你并不真正理解和了解的中国航空工业。
展开
精彩书摘
  《高天长河入梦来》:
  工厂初期有80多人,开始生产降落伞。当时工人们甚至都没见过降落伞,怎么下手呢?于是,从东北空军要来一具1日的苏制救生伞为样品:
  伞上的金工零件,是从南京军区后勤部所管的日、美军留下的仓库里各种装备上拆下来的;
  开伞用的钢丝绳软管,是从美国造的弹簧床上拆下来代用的。
  把家用缝纫机搬到厂里,对付着缝制起来。而背带很厚,缝纫机缝不透,有人找来街上的两个鞋匠,让他们用缝补皮鞋的办法,两块木板把背带夹起来,一针针地缝起来。
  到处去找布料。费了好大劲儿,因为大多数布料的强度都不够。
  就这样,中国第一个降落伞诞生了!
  1951年10月,生产的第一批降落伞送往沈阳军区空军进行试验。当时没有条件搞假人试验,也来不及。怎么办?有勇敢的飞行员主动请缨,直接真人跳,这给了工厂以极大压力,质量不行与杀人无异,所幸结果一次成功。
  后来条件好了,但也相当不易。为适应飞机高空高速所研发的4型伞兵伞,就经过了1116具次的各种试验。这个厂的伞具共发展到人用伞、物用伞等11个系列,近300个品种。
  而新中国第一家航空仪表厂——太原221厂,诞生于山西军阀阎锡山养马的马厩和饲料房。
  1951年1月,于辉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太原大营盘,筹建221厂。于辉是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功臣之一,后来他还组织创建了国营峨嵋机械厂(成飞)、航空工业013基地等。
  这是一所旧军营里的养马场,看样子当年养了大群的马匹——空旷的马场,有一排12间破烂的马棚,一排排30~40米长的巨大马槽,支撑房子柱子上的马铃标记还清晰可见……
  首先是在马场周围建起简陋的电网,以防当时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破坏——当时太原出了一些此类破坏事件;
  组织清理旧马槽,改建破旧的马棚,迅速建起一批简易厂房;
  在厂门口修了一条简易的土路,以便把机器设备运进来;
  除了少数汽车外,用上了简易的民间运输工具,人拉肩扛地把上万箱、多达100多节车皮的设备器材,从十几千米外的车站运往工地。
  南京511厂的特设修理车间改称为211分厂,受命迁往太原,参与最早的航空仪表厂建设。
  以“两航起义”为主的270名有功人员陆续来到了太原。
  当时什么都缺。吃饭没有食堂,“方便”没有厕所,“菠菜只能在泥水里涮涮煮着吃,吃的时候不能想洗菜的过程!”有人回忆说。
  历时100天,工厂就初步投入试产,诞生了新中国首批航空仪表。1952年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试制了转速表试验器等5项新品,试修了电动地平仪,试产了航空宝石轴承等。1954年,又试制出了空速管、磁罗盘等。
  初建中还出现了一件很有意味的事:
  工厂开会,动员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一名上海来的人上台揭发:“于辉是个假共产党员!”有人要对这种严重指责给予驳斥,坐在主席台上的政委兼厂长于辉立即制止,示意其继续讲下去。散会前于辉宣布:“组织一个专门调查组,对于辉的问题进行调查!”
  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揭发人也没受到什么打击报复。我问过厂里的老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不清楚,可能是对待遇不满意!”
  待遇不满意就搞这种事儿?
  那个年代,不管你多大功劳,都可能被这样的一件事毁掉。
  我们过去的很多做法给了“小人”(还不能叫坏人吧)以可乘之机。
  屠基达院士回忆过:“刚到122厂技术科,科里当权人提出应当怀疑我是国民党三青团分子,是有意打进来的破坏分子,并且还真由厂保卫部门组织了专案调查。”“其原因是我锋芒毕露,冒犯了一些人。”
  “那些年这个阶级斗争真恐怖!”
  古人讲,“小人”的通行技法与标准是“媚上”“善馋”“重利”“朋比”——具备一项即可。
  “小人”会经常搞些周密而精巧的计谋。你不得不承认,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我们有意无意地挖掘出了“小人”最大的卑鄙潜力。
  还是回到正能量。
  朱德两次视察太原仪表厂,把该厂誉为“马槽里飞出金凤凰!”
  后来航空工业集团搞形象设计,在讨论企业的规范简称时,大家感到仪表厂的简称不太好弄,太(原)仪、兰(州)仪、宝(鸡)仪——怎么这么多“姨”?
  “马槽精神”成为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发展的底蕴与支撑,2010年被全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60佳”。
  如今的“太航”——简称最终叫这个名,其门前屹立着气势冲天的腾飞雕塑,代表了中国机载设备行业的崛起。
  着眼于建设一个航空工业体系,就是这样在“一五”期间建成了一批主要配套企业。航空工业最早接收了特设修理的空军21厂——后来的南京金城机械厂,从地方接收并建设了天津电工西厂——后来的国营天津电器厂和生产家具的新乡平原机器厂,并组建了南京降落伞厂,筹扩建了太原仪表厂。
  这就是航空机载行业著名的“老五厂”。同时,在“一五”还重点建设了5家机载设备厂。
  ……
展开
目录
创业
战争呼唤
“喷气式好厉害!”
冰天雪地里的“垃圾”部队
烽火熔铸
用白铁皮制作的副油箱
“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艰难初创
“你上了飞机,我准备上马”
《光辉的开端》
喷气时代
“一片荒草窝,人少兔子多……”
“56式”的诞生
创建百战
“马槽里飞出金凤凰”
“你们一个研究所就有70多名17级以上干部?”
导弹研发
“中国应全力投入火箭的研究试制”
壮志凌云搞导弹
创建航天工业
奔向远方
“千里大转移”
“离蓉正当落叶秋,十八勇士赴江油”
无米之炊
“走向飞机制造,最困难的是材料”
“你们找的是神牛吧?”
上达“天庭”
震动高层的螺旋桨
致命的高温合金
材料嬗变,
意想不到的“早晨病”
“500万美元能买多少粮食?”
“飞起来的材料”
……

征途
奋起
崛起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