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起源于我国。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东北地区生产的大豆更是以品质优良享誉世界。然言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消费量急剧增加,国产大豆已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的需要,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大豆。现在我国大豆进口量已占消费总量的34,为世界上大的大豆进口国。国产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单产水平偏低。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缺磷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大豆是喜磷作物,限制大豆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土壤缺磷是很多地区提高产量的重要障碍因子之一。我国23土壤缺磷,全世界50%土地缺磷,施用磷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作物生长对磷的需求,但由于磷肥利用率低下(20%–30%)及过量施用磷肥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挖掘生物自身的磷利用能力,利用磷高效作物是解决植物缺磷与环境磷污染矛盾的根本措施。因此,研究大豆对贫磷的适应或耐性机制,提出磷高效筛选指标,创制耐低磷新材料,有助于大豆产量潜力的提高。为了总结大豆的磷素营养研究现状,编写了《大豆磷素营养生理研究》一书。本书稿为近十年博士、硕士关于磷素营养研究论文。开篇对磷素营养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接下来用的内容,以实验记录的方式,分别叙述了大豆磷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磷素研究方法;磷对大豆形态建成的影响;磷素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等磷素含量的多少对大豆的影响。极具创新性和参考价值。以供大豆生产、管理工作者和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