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激情燃烧的群山(工业卷)
0.00     定价 ¥ 5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2554410
  • 出 版 社 :
    阳光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激情燃烧的群山(工业卷)》编辑过程中,石嘴山市工信局、科技局做了大量工作。宁夏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抗击疫情的紧急状态下,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因素,采编进度从2月25日起按下快进键。好在通讯技术发达,利用电话、微聊采访成为主要方式和途径。
  涉及工业类的文字记述,难免遇上大量的专业技术问题和枯燥的数据,写出其背后的故事实属不易。好在作者肯下苦功,编辑悉心琢磨,透过深奥的专业技术和坚硬的工业产品去探寻挖掘人的情感,人的奉献,人的精神。一篇篇用丰富事例和精妙语言描写企业特点和人物个性的故事新鲜出炉了,其中不乏精品力作。这些精彩故事,有力地彰显了石嘴山市建设发展过程和各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
  这是一本石嘴山人写石嘴山的书,共收入40余篇故事,体现了宁夏首吨煤、首度电、首吨铁……的生产历程,以及科技型、创新型工业的特点。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编辑吴文彪、陈凤兰对稿件进行了统筹加工,对一些重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从更多侧面来反映石嘴山市工业、科技的建设成就和变化,既注重史料性又力求可读性。
  石嘴山市工业是宁夏工业的发源地。作为纪念石嘴山市成立60周年的《石嘴山故事》之工业卷,《激情燃烧的群山(工业卷)》以清晰的脉络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石嘴山市成立60年以来所走过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历程,激荡人心,催人奋进。“聚文化之力,铸工业之魂。”今天,石嘴山市工业经济正加快转型升级,改革步伐坚定有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让我们更加努力传播石嘴山的声音,讲好石嘴山的故事,共同推动石嘴山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书写新时代的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激情燃烧的群山(工业卷)》:
  一个地方的历史,也就是当代史。2020年的春天,笔者有幸一遍遍翻看石嘴山矿务局当年最早的创业者孙昶先生的回忆录,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透过字里行间穿越着时空,激荡着一段无可消失的记忆。那是1956年。距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西北煤炭管理局委派孙昶、孙百文、孟以猛等5人来到石嘴山,负责组织领导石嘴山矿区的筹建工作。实际上,当时孙昶和他的同行者只奔着一个地名“石嘴子”而去,他们拿着一张老式地图打开看,当时的地图上只有“石嘴子”而没有石嘴山,在心里估摸着,“石嘴子”可能就是石嘴山,不管怎样到了地方再说。凭着一股子想干事的劲头,他们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石嘴子”,果然就是他们要找的石嘴山。
  当年的石嘴山只是惠农县的一个小土镇子,只有百十户人家,在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后,这里已经破烂不堪,只有几座小煤窑、一家民用陶瓷厂、一个小杂货店、一家小饭馆和一个小小的邮电所,再就是一条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横穿石嘴山镇的包兰公路,全是土路,晴日是尘土飞扬,遇见雨天泥浆子四处乱溅滑倒人。初来乍到,一无所有,他们在药王庙里办公,暂时用石头垒起炉灶,自做自吃。孙昶在回忆录中讲了一个故事:那年3月,煤校分配给石嘴山一位叫魏宝珍的女同志,她是石嘴山煤矿最早的一位女同志。原来的20多个男人在药王庙大殿地上铺上草就住下了,来了个女同志就要特殊一些,于是就在药王庙门房过道用砖头支了块木板让魏宝珍就住下来。破庙很多年了,房梁上面有蝙蝠窝,她刚住进去第一夜,蝙蝠在房梁上不停地噗噜噗噜直闹腾,吓得魏宝珍一夜没敢睡觉,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一出庙门她又看见庙门外停着一副老乡做的棺材,这一惊一吓她更不敢在庙里住了。还是孙昶想了个办法,在药王庙神龛下支了块木板,这里离男同志大通铺也近,魏宝珍才算安顿住下来。
  孙昶带领大家吃住在药王庙,工作在药王庙,短途运输靠骡子驮,长途运输靠羊皮筏子,平日工作靠的是两条腿。为了查清石嘴山的水文和气象资料,他们踏遍了贺兰山麓和沙漠荒滩,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底子。石嘴山拓荒者孙昶说,每天登高爬低实在太费鞋底,那时的人都穿的是家里女人纳的千层底布鞋,上不了几次山鞋底子就磨破了。为了节省鞋子,有时在平地走路时干脆把鞋脱掉夹在胳肢窝里光着脚走。有一次,孙昶和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完往回走,半路上突降大雨,当时,既没有雨具更没有避雨的地方,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赶路,滑倒了爬起来继续走,因为土地碱性重,最后几个人全部滑倒在土坡下。那个土坡虽然陡,但也就半人高一点,若是平日抬脚就上去了,可遇上大雨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又滑下来,一行人个个变成泥猴子。折腾了好久最终还是淋着雨窝在土坡下,,一直等到雨停了,他们才跌跌撞撞回到单位。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工业,铁路、电力、通讯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的小镇子,孙昶等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两手空空,一切从零开始。没有办公地点,他们就守住药王庙,白天同风沙搏斗,晚上与菩萨共眠。没有水喝,他们从老乡那里借来毛驴到黄河边拉水;没有电灯,他们就点煤油灯;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骑着毛驴或划着小船察看地形搜集资料。
  石嘴山是由羊皮筏子驮来的城市,这是创业者的历史,也是石嘴山的历史。1957年秋天,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努力,原石嘴山矿务局第一对矿井破土兴建。现在,兴建一个项目,在开工建设前首先要做到铁路通、公路通、水电通、通讯通、工地平等“六通一平”。
  ……
展开
目录
岁月的记忆
跨越时空的记忆
宁夏工业的摇篮
——讲述石嘴山矿务局的故事
百里矿区话沧桑
倾听开拓者的铿锵足音
贺兰山下高扬的一面旗帜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业故事
青山依旧在
——宁夏天地西北煤机限公司涅槃重生的故事
腾飞的骏马
掩隐在贺兰山里的西轴厂
黄河岸边崛起的石嘴山电厂
回望宁夏个钢铁厂
一个工厂和一座城市的渊源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