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朱炳元自选集
0.00     定价 ¥ 6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233386
  • 作      者:
    朱炳元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朱炳元,1950年生,苏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研究”等国家项目。现在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的首席专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红旗文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先后出版《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研究》《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中国道路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朱炳元自选集》收集了2000年以来作者在国内发表的32篇论文,这些论文分为四个专题:《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专题分别以《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虚拟资本理论等理论原理,来剖析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生态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等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现实问题。《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专题概括和归纳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当代价值,指出了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虚拟化的趋势,得出了“两个必然”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理论价值与实践特色,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点,强调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传家法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研究专题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批驳了国内理论界少数人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企图把马克思主义空心化的错误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朱炳元自选集》:
  二、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对于每一次特定的危机,总有它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和直接原因。对这一次金融危机的分析,我们同样要遵循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它的根源、实现条件以及导火线。
  关于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这些比较具体的形式,只有在理解了资本的一般性质以后,才能得到全面的说明。”所谓资本的一般性质,也就是资本的最基本的规定。因此,认识危机的根本原因,首先必须认识资本的本性。资本是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这是资本的最一般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占有关系中,利润作为资本增殖的价值,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而社会化大生产,则是实现利润增值的必要条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使生产力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但是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动机却无法支配日益扩大的生产力和产品。因为“进行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仅在时间和地点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关系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人民的消费能力跟不上生产无限扩张的步伐,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受到了限制,从而使追逐利润的欲望也同样受到限制。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繁荣与萧条、发展与停滞、高涨与危机,都是源于这一基本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尽管在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但是没有改变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同样也无法避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关于危机的具体原因,马克思指出:“现实危机只能从资本主义生产的现实运动、竞争和信用中引出。”信用,是资本为了缩短流通时间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资本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要受到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因素影响了资本的连续性。资本本身消除这一偶然性的办法就是信用。这样,就产生了现代信用制度和金融业,大大缩短了资本流通所需要的时间。随着现代信用业的产生,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证券和票据也就出现了,这为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由于信用的作用,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生息资本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形式。而在生息资本的基础上,虚拟资本又获得了独立的存在形式,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动方式。虚拟资本是依据一定的收入比例虚构出来的资本,这种虚构出来的资本能给它的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马克思写道:“假定平均利息率是一年5%。如果500镑的金额转化为生息资本,一年就会生出25镑。因此,每一笔固定的25镑的年收入,都可以看作500镑资本的利息。但是,这总是一种纯粹幻想的观念。”虚拟资本本身毫无价值,但是它却能够带来价值,即“钱能生钱”。虚拟资本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货币资本这些现实资本相对应。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而进行的相对独立的循环运动,人们称之为虚拟经济。虚拟性、投机性、高风险性、寄生性和运行的周期性是虚拟资本的主要特点。虚拟资本的产生没有改变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但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又在新的条件下和新的基础上加深了这一矛盾。虚拟资本的高流动性和高收益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本,提高现实经济的资金融通能力;虚拟资本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虚拟资本可以提高现实资本的运作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发展和无序发展会引发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的过分扩张会占有现实经济的资金,影响现实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在促使人们进行投机和冒险时,会导致社会寄生阶层的形成。
  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金融衍生品的恶性泛滥,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机制。为了加速资本的运动,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人们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如银行券、期票、汇票、债券、股票等等的所有权证书。后来,在这些基础性虚拟资本之上又产生了一系列衍生性虚拟资本。在金融过度泛滥的情况下,只要利率等信用杠杆稍微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在证券市场、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投资者等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连锁反应,从而触发金融危机。
  ……
展开
目录
自序

《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本论>的发展观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研究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
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剖析资本主义金融危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际金融危机
《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
劳动价值论:方法论、基本内涵与当代视野
《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研究

《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加速金融化和虚拟化
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列宁《帝国主义论》:方法论、核心意蕴与当代价值
列宁金融资本论:理论来源、基本内涵与当代视野
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光辉典范
“两个必然”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若干理论探索
邓小平分配理论的基本特点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基本特点
对中共十二大以来历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的考察与思考
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理论思考
中国道路的理论价值、基本内涵和实践特色
唯物史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和民族特色
选择、探索、实践、创新:唯物史观视野下的中国道路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护身法宝”
论“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
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学理研究
“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研究
论马恩对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注——201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
访谈:警惕马克思主义空心化——访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朱炳元教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