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三五”出版规划,入选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2.本项目的出版,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之“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的一种方法。
3.每册图书前面附有一幅《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区总图》的拉页地图,全面具体呈现中国传统村落各个文化区的分布现状,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
4.丛书作者均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该套丛书是高校村落文化研究方向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图书,有助于推动“传统村落学”学术框架的形成。
5.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地理环境、人口迁移和社会经济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在快速城镇化、现代化和某些不当措施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村落正在面临生存的挑战。传统村落的消失不仅意味着村落建筑的消亡,更严重的是意味着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消亡。因此本套丛书试图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一次科学的梳理、抢救性记录和提出保护建议,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价值,重新唤起社会关注,重振乡居生活方式。
《东南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涵盖东南文化区内的地理环境、人口变迁、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等内容,多角度分类解读本文化区内的传统村落文化。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价值,唤起社会关注,重振乡居生活方式。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化的浪潮在这里不断浸润与溶蚀着广大的乡村地区。 截至2016年年底,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7.35%,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6%,广东省为 69.2%,海南省为56.78%,联合国公布的 2015年年中台湾地区城镇化率为 76.9%。总体上, 除海南省稍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他三省都高于全国水平。这种高速的城镇化进程,给乡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人走房空,人口空巢化、老龄化也正在东南地区发生着。在闽北某山区乡,全乡17个村只有2所小学、1所初中,除乡政府所在地有中小学各1所外,其余16个行政村只保留了1所小学。没有孩子的村落就没有生气,没有孩子的村落也正在失去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发展在东南地区刻不容缓。东南传统村落主要包括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海南、台湾四省的村落。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联合公布的前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来看,除台湾地区外,东南的传统村落数共436个,占全国的10.5%。其中,福建省最多,达 229个,超过了广东省和海南省的总和。传统村落的数量多寡可以大致反映出当地的地形地势与地方民俗文化的差异性。福建省东部沿海多平地,内陆多山,闽江、九龙江等河流从西向东流,地形破碎分割,文化差异大,使得传统村落数量较多。广东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梅州、清远等地区。海南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海口、澄迈、定安等地。
2017年3月3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 对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文化 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福建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目前公布的省级传统村落有 498 个,全省中国传统村落的数量在全国位居第六位。
广东省一直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广东省共有16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86个省级传统村落。 对已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广东省重点加强技术指导、资金支持、活化利用、宣传推广、动态监控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动了传统村落传承。
海南省民族文化多元,农耕文明发达,传统村落资源丰富,为加强村落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工作,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海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任务、内容、措施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台湾目前实施的是传统村落再生的文创策略。例如台北的宝藏岩村曾遇到房屋破旧、年轻人大量流出的困境,后来当地引入国际艺术家和留守的老人、孩子互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一些老人通过学习,主动担任导游并组织文艺演出,村子一下子“活”了过来。
东南传统村落现存建筑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原真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科学价值等。其传统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体现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承载了一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如果当地村民失去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那么无论如何开发和发展,只会徒有其表,无法让乡村真正得到活化。
第一章 概述 001
第一节 东南传统村落概况 / 002
第二节 东南文化区与地理分布 / 005
一、闽文化区及其地理分布 / 005
二、粤文化区及其地理分布 / 008
三、琼文化区及其地理分布 / 017
四、台文化区及其地理分布 / 020
第三节 东南传统村落的成因与文化变迁 / 025
一、福建传统村落的成因与文化变迁 / 025
二、广东传统村落的成因与文化变迁 / 026
三、海南传统村落的成因与文化变迁 / 028
四、台湾传统村落的成因与文化变迁 / 030
第二章 东南传统村落的类型与价值认知 035
第一节 东南传统村落的分类与主要特征 / 036
一、闽文化区传统村落及其主要特征 / 036
二、粤文化区传统村落及其主要特征 / 044
三、琼文化区传统村落及其主要特征 / 052
四、台文化区传统村落及其主要特征 / 056
第二节 东南传统村落的价值认知 / 064
一、历史传承价值 / 064
二、经济价值 / 068
三、社会价值 / 072
四、美学价值 / 076
五、科学价值 / 081
第三章 东南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 085
第一节 选址与格局 / 086
一、传统村落选址 / 086
二、传统村落格局 / 093
第二节 传统村落民居 / 105
一、广府民居 / 105
二、海南与雷州半岛民居 / 109
三、闽南潮汕民居 / 116
四、客家民居 / 124
第三节 公共空间 / 132
一、祠堂 / 133
二、书舍 / 135
三、文塔 / 136
四、门楼 / 138
第四节 建筑装饰 / 139
一、山墙 / 140
二、木雕 / 143
三、砖雕 / 145
四、灰塑 / 146
五、陶塑 / 147
六、剪瓷雕与嵌瓷 / 149
第五节 历史环境要素与生产空间 / 150
一、古桥 / 151
二、古井 / 155
三、古树 / 158
四、古巷 / 160
五、生产空间 / 162
第四章 东南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165
第一节 东南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与分类 / 166
第二节 精神家园:东南传统村落的信仰 / 168
一、信仰概述 / 168
二、宗族信仰 / 169
三、宗教信仰 / 172
第三节 瑰宝传承:东南传统村落的民间艺术 / 176
一、东南地区国家级非遗:民间艺术类概述 / 176
二、音乐类:十番音乐 / 189
三、舞蹈类:泉州拍胸舞 / 190
四、戏曲类:平讲戏 / 191
五、美术类:潮州剪纸、漳浦剪纸 / 192
第四节 本土工匠:东南传统村落的传统技艺 / 193
一、东南地区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类概述 / 193
二、器具类: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 198
三、饮食类:儋州晒盐 / 199
第五节 古老的狂欢:东南传统村落的民俗活动 / 200
一、东南地区国家级非遗:民俗类概述 / 200
二、礼俗 / 204
三、特色祭祀:广东飘色与福建抬阁 / 208
四、节庆活动 / 210
第六节 悠悠舌尖:东南传统村落的饮食文化 / 212
一、食在广东:美食博物馆 / 212
二、美食福建:山珍海味 / 217
三、舌尖海南:味蕾盛宴 / 220
四、宝岛台湾:美食天堂 / 222
第五章 东南典型传统村落 225
第一节 福建典型传统村落 / 226
一、闽东北典型传统村落:宁德市周宁县陈峭村 / 226
二、闽东典型传统村落: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琴江村 / 235
三、闽南典型传统村落: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 / 242
四、闽北典型传统村落: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 / 246
五、闽中典型传统村落: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 / 250
六、闽客家典型传统村落: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 253
第二节 广东典型传统村落 / 260
一、粤语区传统村落: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 / 260
二、潮汕地区传统村落:潮州市龙湖古寨 / 270
三、雷州文化亚区传统村落:雷州市鹅感村 / 274
四、粤客文化亚区传统村落:韶关市湖心坝 / 278
第三节 海南典型传统村落 / 282
一、琼南汉族典型传统村落: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 / 282
二、琼北汉族典型传统村落:海口市玉仙东村 / 287
三、琼东汉族典型传统村落:定安县岭口镇皇坡村 / 292
第四节 台湾典型传统村落 / 298
一、汉族文化典型传统村落:鹿港古镇 / 298
二、原住居民典型传统村落:兰屿野银旧部落 / 302
第六章 东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305
第一节 福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 306
一、精准扶贫有门道: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 / 306
二、乡村振兴有妙招: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 312
第二节 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 323
一、活化模式 / 323
二、活化内容 / 325
三、活化成效 / 328
四、典型活化村落 / 332
第三节 海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 346
一、“渔村 + 旅游”:三亚西岛渔村(海南本岛离岛型)/ 346
二、“渔村 + 邮轮”:三沙市永乐群岛传统村落 / 354
第四节 台湾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 363
一、九份 / 363
二、澎湖西屿乡二崁村 / 368
参考文献 / 372
附录:东南传统村落名单 / 374
后记 / 389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