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历史社会地理的研究视角,对清民国时期绩溪县社会状态的变革展开宏观讨论和微观实证探究。全书系统考察绩溪本土社会的近代化表现,绩商个体、宗族和乡村的发展变迁,绩商的社会网络、同乡组织和空间分布特征等,剖析近代商人、商业与地方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徽州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再加上徽州地方民间文书的大量发现,自20世纪中叶以来,以徽州社会经济史为研究主体的徽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颇具活力的新兴综合性研究学科。作为徽商的组成部分,绩商群体与徽州商帮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徽商经营的一些传统行业,如茶业、墨业和典业,绩商亦有涉及。特别是在茶业经营方面,绩溪的茶业经济有着区别于徽州其他各县茶业特殊格局。在非传统的徽商经营领域,以经营徽州特色菜品的徽州面馆、酒菜馆(统称徽馆)随着徽商势力的扩张而渗透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汉口、芜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并依托庞大的血缘、地缘和业缘组织迅速发展壮大,这一产业逐渐垄断成为绩溪极具代表性的新兴旅外行业,通过对晚清民国时期旅沪徽馆业分布和变迁的具体研究,能够从徽馆业盛衰变迁这个窗口窥见近代徽商群体与现代都会城市的命运联系,及其所经营行业的变化趋势。除徽馆业以外,绩商在一些现代化的新兴工商行业领域,如现代工业、医疗卫生业和图书出版业等均有一定的突出表现。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