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翻译家的对话(4)
0.00     定价 ¥ 56.00
通辽市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207095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精彩书摘
  《翻译家的对话(4)》:
  戏曲是我最早接受的艺术熏陶,因为我的故乡有茂腔。茂腔是一个流传地域很小的地方性戏曲,所演的剧目多数是移植自其他剧种,内容也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孝仁义、轮回报应这些传统题材。茂腔是我从小接触的艺术,对我影响很深,带着童年的深刻记忆。我曾经说过,假如我的故乡有旋律的话,茂腔就是我故乡的旋律。我当年在老家当农民的时候,就有过写剧本的梦想,曾经动过念头要把“孙文抗德”这个发生在高密的历史事件写成一部戏。(后来写成小说《檀香刑》)但也就是一个想法而已,我当时的水平是无法完成的,拿起笔来在笔记本上写了几千字的不成形的东西而已。
  2017年《人民文学》发表了我的戏曲剧本《锦衣》。这个剧本,2015年夏天我就写出了初稿。素材来自童年时期母亲给我讲的一个公鸡变人的故事。说以前有一个大户人家,闺女长得很漂亮,到了及笄之年死活不出嫁。她母亲心怀疑虑,晚上悄悄听女儿的门边。每到夜半三更时分,便听到女儿的房间里传出男女的嬉戏之声。第二天追问女儿,女儿刚开始不说。母亲再三逼问,女儿只好交代。说每到夜深人静就会有一个翩翩少年,身穿一件华丽的衣服跟她约会,每到鸡叫头遍的时候他就穿上这衣服匆匆而去。母亲教女儿说下次他来的时候你把他的衣服藏起来,看他怎么办。女儿还是听母亲的,第二天美少年来了以后,她便把他的衣服藏在了柜子里,鸡叫头遍少年要走,找衣服找不着,苦苦哀求,她坚决不给。少年无奈叹气而去,第二天早晨大雪,早上一开门满地白雪,鸡窝一打开,钻出来一个赤身裸体、一毛不挂的公鸡。
  我常常在想,大雪地里面蹦出来一只光秃秃没有一根毛的公鸡,是一种多么尴尬的形象。当时我也做了笔记,我说最好让这个姑娘立刻打开柜子,一看满柜鸡毛,她把这鸡毛全抱出来,鸡毛在空中纷纷扬扬,有条不紊丝毫不乱地重新回到鸡身上去,公鸡飞上墙头,忽作人语说:“我是天上昴星官,贬谪人间十三年,今日期满回天去,有啥问题找莫言。”
  写完初稿,感觉到仅仅写“公鸡变人”的故事意义不大。你再怎么写能超过《追鱼》吗?能超过《白蛇传》吗?超过不了。后来看一些资料,看到清末民初时,山东地区有大批的留日学生,一部分是官派;一部分是自费。因为科举废了,民间的有钱人家就让自己的子弟去日本学习。有的学军事,有的学工业。大多数山东留日的学生都被孙中山发展为信徒,然后回国内闹革命。孙中山他们在广州闹,在武昌闹,还有一帮留日的学生在山东闹,几乎每个县都有。清政府对这帮归国的学生如临大敌,抓住杀无赦。我想把这样一个清末民初时山东学子留日归来闹革命的事件跟“公鸡变人”故事结合在一起,使这个神话有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然后把神话解构掉,这个戏就算完成了一个现代的改造。即革命党人利用民间传说,把自己的妻子变成了一个革命道具,引诱满清的县令带着他的武装出来处理“公鸡变人”的荒唐案件,而革命党则乘虚而入攻下县城,完成了高密县的革命。
  当然,这样的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戏曲跟小说不一样,戏曲的故事都是比较简单的,经不起推敲,皇帝出面所有矛盾全解决,然后高高兴兴,要么衣锦还乡,要么合家团圆,类似这么一个模式。所以它重点还是在写唱词,老百姓记住的也不是情节,记住的是唱段。老百姓看戏,刚开始看故事,后来是看演员,同样一部《白蛇传》,程派是一种风格,梅派是一种风格,张派的又是一种风格,每个角儿演的都不一样,所以后来就是看角。我看看你怎么唱,我看看他怎么唱。这就是戏曲的迷人之处,也就是一部戏可以反复不断唱来唱去的原因。它跟小说不一样,当然伟大的小说也经得起、也耐得起重读,但是大多数小说也就是看一遍拉倒。戏曲舞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帝王将相的戏,能够真正给人印象深刻的也没有多少部,大多数也都是偶尔作为一种历史遗产拿出来演一下。
  被戏曲哺育成长的我,现在也写了一个,表示我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体验一下跨文体写作的愉悦。写小说是挖空心思遣词造句,写地方戏曲文学剧本,大段的唱词,只要是能够押韵,只要是能够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还是相对自由的,当然它会受到韵脚的限制,但是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有限制才有创造,完全没有限制是没有创造的,高端的艺术创作,往往都是在限制的刀锋上的舞蹈。
  多种文类的体验对一个作家来讲非常重要,文本的融合、嫁接,在边缘方面的突破,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种写作理念。
  《檀香刑》是最典型的小说文本跟戏曲文本的交融。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小说化的戏曲,也可以说是一部戏曲化的小说。第一,小说里的人物写的是戏班子的班主,小说里的人物思维都是戏曲的思维,他经常把自己当作剧中的人物来思维,因为他演戏演多了,也分不清究竟是人在戏中还是戏在人中。另外,我在写的时候,小说的人物也都是脸谱化的,都定性了,像女主角孙眉娘那就是一个花旦,孙丙就是一个铜锤花脸,钱丁就是一个老生,钱丁的夫人毫无疑问是一个青衣。刽子手赵甲有人说是一个小丑,我觉得小丑就把他降低了,他应该是类似于曹操那样的白脸的净。这些人物本身就是脸谱化的,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职业也是演员,里边大量的台词跟叙述语言是混在一起的,比如说孙丙在树林藏着望到他的家园,滚滚的浓烟升起,自己的老婆孩子被德国人凌辱、枪杀,这时候他心里面的感受,不由自主地变成一种泣血般的歌唱,大段大段的、慷慨激昂的、悲恸欲绝的唱词就变成他内心的活动。
  ……
展开
目录
在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
铁凝
跨文体写作
莫言
现今中国文学的态势
贾平凹
我的创作之源
阿来(藏族)
吃瓜能有多快乐
刘震云
代跋:亲爱的三角梅
麦家
柔弱而坚韧的乡村
王跃文
性相近,习相远
韩少功
小说的偶遇与沉潜
刘醒龙
一部作品的诞生
余华
一部作品的诞生:我的文学创作之源“笑猫日记”系列诞生记
杨红樱
欧阳黔森创作谈
欧阳黔森
在寻找中发现
范稳
历史与现实出走与还乡
孙惠芬
写作,是为了沟通
东西
一部作品的诞生
金仁顺(朝鲜族)
三只蝴蝶
鲁敏
此时此地的我和我们
西川
《王城如海》创作谈
徐则臣
从《连尔居》到《己卯年雨雪》
熊育群
短篇小说的诞生
魏微
最大的鱼,最小的海
周晓枫
以《农历》为例,浅谈文学的祝福性
郭文斌
一部作品的诞生:我的创作之源
付秀莹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