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影子银行监管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界定
一、影子银行既有定义介评
二、影子银行的内涵解读
三、影子银行的外延划分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
一、宏观经济背景因素
二、市场需求端因素
三、机构供给端因素
第三节 影子银行的正负效应
一、影子银行的正面效应
二、影子银行的负面效应
第四节 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以及分类监管的必要性
一、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二、影子银行分类监管的必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体系化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
第一节 体系化影子银行的风险表现
一、资产价格随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急剧下跌
二、特殊目的实体的使用引发重大市场失败
三、外部信用担保无力提供预期保护
四、信用评级机构扮演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
第二节 体系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
一、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标准全面降低
二、对特殊目的实体的使用和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缺陷
三、外部信用担保过度承担风险现象突出
四、信用评级机构由“看门人”到“助推者”的角色错位
第三节 体系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述评
一、体系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实践
二、体系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评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个体化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
第一节 个体化影子银行的风险表现
一、个体化影子银行爆发了流动性危机
二、个体化影子银行遭受了信用危机
三、个体化影子银行引发了系统性危机
第二节 个体化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
一、个体化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分析
二、个体化影子银行的信用危机分析
三、个体化影子银行的系统性危机分析
第三节 个体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述评
一、个体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实践
二、个体化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评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完善思考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表现及成因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表现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成因
第二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及评析
一、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评析
第三节 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完善路径
一、汲取国际影子银行监管的有益经验
二、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具体建议
本章小结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