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西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之前数千年文明在此得到总结与整合,也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确立了基本格局。汉初学者在继承先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宇宙、人生之间的关系,《淮南子》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对先秦以来文化的一次大总结。《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收集史料集体编撰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刘向、刘歆父子校订此书,定名为《淮南》,后世称《淮南子》或《淮南鸿烈》。《淮南子·要略》:“夫作为书论者,所以纪纲道德,经纬人事,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淮南子》研究天、地、人三者的大道理,以“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为目标,融合各家之论,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汉初的社会思潮和学术特点。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我们考察上古思想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
《淮南子》全书二十一篇,结构完整,体系严密,除《要略》篇以外(《要略》篇是全书的序言),主要以“道”为主线,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新编导言
原书绪言
俶真篇
览冥篇
精神篇
齐俗篇
道应篇
诠言篇
人间篇
要略篇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