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1901年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十九世纪下半叶,在清王朝风雨飘摇之际,李鸿章与其组建的淮军内剿外征,几次挽狂澜于既倒,一步步走到历史舞台中央,留下清朝历史的最后一抹余晖。面对亘古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是清王朝的拯救者,还是历史巨轮的绊脚石?
动荡、机遇、权谋、大势……淮军四十年的兴衰过往,不仅是一个人和一支军队的神话,更是近代中国各阶层艰难探索、奋力求生的大历史。
1. 清王朝最后的军事支柱,李鸿章乱世之中创建淮军的历史传奇
2. 烽烟四起、浮沉跌宕,李鸿章与淮军纵横晚清政治舞台的四十年
3. “一个李鸿章,半部近代史”,从淮军兴衰传奇看李鸿章的功过一生
4. 见微知著、气象恢弘,季宇近代史题材系列突破之作
公元 1861 年,清咸丰十一年。上海在入冬以后迎来了一场极其罕见的大雪。
飞雪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清晨当人们醒来时,发现大门已被厚厚的积雪封住,天地间银装素裹,茫茫一片。就连黄浦江也结冰封冻,可以行车走马了。
据史料记载,这场大雪是此前半个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风雪的范围所及,纵横千余里,覆盖了苏、浙、皖、鲁、鄂、湘等广大地区。
大雪究竟预示着什么?上海人众说纷纭,但人们更相信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因为伴随着大雪一起到来的是战争的威胁。
从 11 月下旬开始,令人心惊胆战的消息便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金华、台州、宁波先后被太平军攻陷。11 月 29 日清晨,在杭州被围月余后,浙江巡抚王有龄自杀身亡。两日后,李秀成大破杭州城。杭州将军瑞昌、副都统杰纯和关福等先后“自杀成仁”,而城中满人纵火自焚、投水自尽及被杀者约万人。
在杭州满城破后仅七日,李秀成便挥师上海,十万大军,七路并进,三面包围。上海危在旦夕。城内的官绅富商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洋人们也不安起来。早在太平军进军宁波时,他们就试图阻止,但无济于事。升斗小民们更是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城内谣言四起,物价飞涨,到处是涌进城的难民,远处还不时传来隆隆的枪炮声,风雪中的上海人几乎被战争的阴云压得喘不过气来。
然而,谁能挽救上海呢?当时谁也无法回答,直到几个月后,问题才有了答案 :拯救上海的是一支仓促组建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出现改变了上海的命运,而上海也成就了这支军队。此后不久,这支初建时只有十三营六千五百人的队伍便迅速崛起,取代湘军,成为晚清*大的军事集团和政治集团,并影响了晚清历史长达四十多年之久。
一切都开始于上海。历史充满了偶然,也充满了必然。
这就是淮军!
它的统帅就是李鸿章!
新朝第一大案
何桂清被押上刑场是在同治元年冬,公历1862年12月21日。
此时,北京已进入一年中*冷的时节。这一年的气候有些反常,入冬以来,南方数省连降大雪,北京却连一个雪片也没见到。何桂清被押上囚车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尽管北风裹挟着阵阵寒意扑面而来,但这丝毫不影响围观百姓的兴致。菜市口挤满了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住刑场,如同赶集和庙会一般,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这桩案子前后拖了两年多,何桂清曾多方活动,原以为可免于一死,*终却未能如愿。他曾是一个幸运儿,家世贫寒,但科场得意。道光十五年(1835年),这个年仅十九岁的穷书生从云南昆明走出来考中了进士,此后入翰林院,不断升迁,历任太仆寺少卿、太常寺卿、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先后督学
山东、江苏。太平军兴后,何桂清以江苏学政身份疏陈军事,抨击时弊,持论尖锐,无所顾忌。咸丰帝惊其才华,调其为浙江巡抚。这是咸丰四年(1854年),他刚满三十八岁,在各地封疆大吏中无疑是*年轻的一个。
出任浙抚两年后,由于济饷有功,何桂清再次受到朝廷嘉奖。咸丰七年(1857年),他因病去职,就在回昆明老家的路上,朝廷的谕旨从天而降,命他破格以二品官衔署理两江总督,后又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衔。此时的何桂清圣眷优隆,踌躇满志。
然而,就在他仕途得意之时,东南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一破江南、 江北大营,朝廷任命和春接替兵败自杀的向荣,出掌江南大营。两年之后,和春借太平天国内讧、太平军元气大伤之机,调集八万重兵, 连营一百三十余座,挖沟筑壕,与此同时又在江中用舢板构筑水营,星罗棋布,环环相扣,把天京周围百余里围得水泄不通。
为解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实施“围魏救赵”之计,四处出击,先后在浙、闽、鄂、皖、赣等地攻城拔寨,多方袭扰,诱敌分兵。其实,太平军用的并不是什么新战略,不过是几年前一破江南、 江北大营时的老套路。当时和春的前任向荣就中了太平军的分兵之策,*后被太平军一举击败。然而,奇怪的是,和春居然没有接受教训。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意识不到危险,实际上就是*大的危险。
引子
第一章 至暗时刻
第二章 关键先生
第三章 庐州团练
第四章 安庆往事
第五章 兵进上海滩
第六章 立足之战
第七章 沪上争锋
第八章 奇怪的武装
第九章 制胜之道
第十章 苏州之战
第十一章 磨难星的丧钟
第十二章 十万大裁军
第十三章 无力回天
第十四章 万里长墙遇知音
第十五章 大功告成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
第十七章 因祸得福
第十八章 会跑的妖物
第十九章 铁路之争
第二十章 谈谈打打
第二十一章 闻鼙鼓而思良将
第二十二章 三军血涌饮楼兰
第二十三章 走向胜利
第二十四章 刘铭传新政
第二十五章 危险的敌人
第二十六章 北洋海军
第二十七章 不宣而战
第二十八章 海上决战
第二十九章 世纪大崩溃
第三十章 聂将军之歌
尾声
注释
文献
温馨提示:请使用通辽市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